这个时候的观众已经少的可怜了,而且还是工作日,基本只有零零碎碎几十个坐在咖啡吧那儿等开场的观众。
其中也不可能全是等着《朱诺》的。
她倾听者周围人的话语,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朱诺》的只言片语。
“你要看《朱诺》?确定吗?谁演的啊,我觉得不会好看的。”
“看吧,网上评价很不错,口碑很好的。”
……
“我是看了《电影评论》所以想看看这部电影,不过这个导演的资料连idb都找不到,演员好像都是瑞典的。”
随后很快,《朱诺》开场了。
乔伊跟着众人走了进去,整个放映厅连一半人都没坐满。
在大荧幕上看着自己的电影,她是用一种影评人的挑刺心态。
电影开始播放,那些熟悉的桥段,熟悉的台词,熟悉的面孔,让乔伊忍不住有想哭的冲动。她的《朱诺》终于来了。
文艺片的节奏很慢,只是来看的观众基本已经知道《朱诺》是一部怎样的片子了,所以没有什么中途离场的人。
美国影迷的素质很好,放映过程中基本不会有人说话,甚至看手机的都不会有。
但是随着一些幽默桥段的出现,零散寥寥的观众们还是会爆发出一阵阵欢笑声。
“哈哈哈哈——这个演朱诺的女演员真的很有幽默天赋。”
“我不想说,但是还是忍不住说,这片子真的让我时而哭时而笑的。”
“女主角说话很酷很锋利,真的很招人喜欢。”
观众不是影评人,他们的评论总是很直接,感动、好笑、喜欢等用词是最直接的,他们不会像影评人那样用什么完成度、剧本、色彩之类的专业词。
随着□□逐渐铺开,刚获解决便立即迎来新的危机,每个序列都爆发一次小□□,不停建立、再不停反转,一波方平一波又起,观众们渐渐融入了电影中。
他们感受到了母女间的矛盾和暗藏着的亲情,当一切矛盾解开,当过去的阴影都烟消云散了之后,有些观众也忍不住跟着落泪了。
或许他们内心在说——确实感人,没必要骗人,我就是被感动了。
当片尾曲响起,当朱诺和母亲从警察局接回了外祖母,一家三代的三位失败者走在平安夜的雪地里,成功还是失败似乎都不重要了,因为她们重新认识到了亲情的责任。
故事的最终,朱诺、母亲、外祖母三人终于都心甘情愿地愿意发自内心承认她们是失败者。
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有时候会觉得这是一种平庸的托辞,但是,活在别人眼里确实不幸福,这个实实在在。
随着黑幕降临,片尾字幕缓缓升起,人们还在片尾曲中回味着这部适合静下心来用心品味的电影。
确实是部好电影。
他们这样认为着。
乔伊没有起立,而是靠坐在椅背上,随着放映厅的灯光亮起,她重新戴上了墨镜静静坐着。
而她身后,整个放映厅的人似乎也还没有离开。
因为下一刻——
这个寒酸的连一半人都没坐满的放映厅,零零散散竟然站起了几个人在原地鼓掌。
渐渐地——
起立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本就寥寥无几的放映厅里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