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部分女导演可能还没熬到第1副导演的位置,就被刷掉了。
原因是体力问题。
导演一句话让你去查看船底部的构造是否适合拍戏,副导演就得脱了衣服往水下跳。
导演一句话摄像机位置有问题,副导演就得和摄影师抗着二十几斤重量的摄影机搬来搬去。
导演忙活一整天,但是副导演就得拿着一个大喇叭在整个片场扯着破锣嗓子吼一整天传话。
导演只要拍戏就行了,副导演可是整个剧组的事都要操心!
别说有才华就可以跳过这一步底层搬砖的过程,当年李安也是从在剧组管器材开始的。
所以有几个女人能扛得住这么被当牲口使唤的过程?
不过随着独立电影的兴起,许多女导演都找到了新的道路,那就是自己筹资拍摄独立电影,这样就可以跳过传统的底层搬砖过程。
所以,圣丹斯电影节这种独立电影节的产生,造福了多少女导演。
回到拍摄现场,经过和摄影师的交流,她决定将第一幕戏重新拍摄。反正顶多浪费点胶片,她为几台35mm的摄影机准备了足足250盘科达5222彩色胶片,每盘122米。
按照拍摄一分钟27米的底片规格,一盘能拍4.5分钟。那么按照一般电影的长度20盘也就够了,但是乔伊保守的买了250盘,因为任何一个导演拍摄的素材都绝对会是影片长度的几十倍,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大导演可能甚至是几百倍。不多准备点可是不行的。
而当天要拍摄的最后一幕,也是故事的灵魂桥段之一。
焚烧厂燃起的火光满天而起,象征着毁灭的火从她眼前飘落,朱诺脑中涌起的是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和关爱缺失,随之而来是一整片的空虚和寂寞。
而她,却很享受这一刻。
这是灵魂片段之一,对夕阳的黄昏有着强烈执着的乔伊,一定要等到黄昏才拍摄这一段。
而且她一定要寻找到最美的那一个夕阳的视角才罢休,为此她同时在不同高低放置了好几台摄影机,目光时刻盯着监视器一整日,目不转睛的就是为了寻找到最美的夕阳。
乔伊从以前到现在,都十分喜欢“magic hour”镜头,特别是看着让人心旷神怡的黄昏镜头。
在她过去的几部烂片中,唯一让人称道的就是她专注于拍摄日出和黄昏的景色,而且拍得非常美,主人公也隔三差五要在夕阳下晃几圈。
要将夕阳拍得美,就必须多用广角大镜头,这也是她拿手的,总之说到如何拍出唯美的画面,乔伊可谓是十分在行。
那些能够将电影拍出唯美质感的导演,大多都是广告片出身,《变形金刚》的迈克尔贝,《消失爱人》的大卫芬奇,《告白》的中岛哲也,乔伊倒是不是广告导演出身,却对拍摄唯美画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当然,丽贝卡的表演也很重要,她在这一刻表现出了乔伊想要的那种“毁灭感”。
和母亲想要自赎相反,她的表情写尽了自毁的快意,那得过且过、放浪形骸的眼神让人焦急,却又毫无办法。
乔伊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演员,怪不得多年后汤姆克鲁斯会把这位在瑞典演着肥皂剧的女孩带入碟中谍里,他的眼光一向很准。
在和最灵魂的一段拍摄完成后,第一天的任务就结束了。
不过直到这时候,乔伊才得知消息,在片中要饰演母亲老情人的那位男演员骨折来不了了,他们必须再找一个。
可是如今她在茫茫圣费尔南多谷,除非回好莱坞去试镜,不然她去哪儿找一个正常的男演员来?
这带着戏耍的眼神,仿佛光凭那眼神的热度就能感受到主人此刻玩笑的嘴角。
乔伊顺着视线看去,果然,休斯正坐在一张铺陈干净的餐桌前,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姿势看着她。
乔伊觉得上帝对这个男人太过宽容,上帝赋予了他这样的神情,漫不经心地看你一眼,你都会觉得这个人英俊而迷人。
满不在乎的神情和英俊是你最直接能从休斯身上捕捉到的词语。
乔伊走到他的面前,休斯觉得她今天有一些与往日不同,脸上没有了往日任性的骄傲,倒是多了几分平静如水的神性,这倒让他多了几分好奇。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走路呆滞且脚步迟缓的乔伊,潇洒的笑容用一种恰到好处的漫不经心挂在嘴边,语气倒是带了他惯用的嘲弄,“怎么了?一副脚都跑断了的样子。”
此时的乔伊当然不再是前世的乔伊,她的心态已经老了整整五十年了,对一切都看得很淡了,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唯一不灭的只有对梦想的渴望。
所以看到休斯,即使知道今日她面对的是休斯提出的分手,她内心也很是平淡,她相信她不会再想前世那样,在听到休斯提出分手后,当场为了自尊心而编出一大堆理由去指责休斯,越想掩饰就越像一个一无所有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