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泰好心机!一言为定!”骊歌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剑眉杏眼,有一种别样的风华,俊美中透着自信娴雅,她答应了宇文泰的要求,转头朝着拓跋晔所在的方向看去。
殿内的所有人也跟着骊歌朝着大魏皇太子拓跋晔的方向看去,一时之间,因为骊歌和宇文泰达成的口头约定,这些贤士和剑客都沉醉在其中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只是被兰陵王妃的言论所震惊,眼神复杂地看着大魏谋士们的方向。
众人都想知道大魏皇太子拓跋晔对此事的看法和意见!经过了刚才约定的利益分配办法,这些人都知道兰陵王妃骊歌才华卓绝,可是他们根本想不到,兰陵王妃居然有在边疆地区建立一座城池这样的魄力和勇气,这样的做法,就那富足的大魏,恐怕也不敢想象。
这,怎么可能呢?三方会盟本来就是商讨如何驱逐突厥,建一座城池,反倒是吸引突厥来犯,兰陵王妃看上去不过二十岁左右,如何有这样的底气呢?
就算兰陵王全力支持她,建一座城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房屋,集市,店铺,居民,就像兰陵王妃所说的,衣食住行样样齐全,这岂不是梦想吗?
大魏的谋士们惊呆了,他们齐齐也看向了皇太子拓跋晔,拓跋晔的目光一瞬不瞬的盯着骊歌。
他的心中,掀起了巨浪!
她就那样嘴角含笑,杏眼清澈地看着他,像是湛蓝的天空中盛开的一朵白云,明澈中带着一种悠然,悠然中又有着说不出的自信。
“不知大魏太子殿下可否同意阿九筹谋?”骊歌朗声问道。
她问他了,他的回答将是三方会盟的关键所在!
拓跋晔侧过头,淡淡地看着身侧的寇谦之等谋士,这些谋士们脸色变幻,想提出质疑,却被兰陵王妃骊歌的气势和镇定所折服,嘴唇大张着,不敢多言。
“善!”拓跋晔举起酒樽,黄金台内的众人也举起榻几上的酒樽,仰头一饮而尽。
三方会盟的召集者,大魏皇太子拓跋晔答应了骊歌的提议!
“轰……”满殿皆惊!
所有的人都齐齐侧头,看向了拓跋晔,他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魏皇太子拓跋晔居然轻而易举地答应了兰陵王妃的提议,而且,跟大周宇文泰完全不同,连一丝附加条件都没有提出!
光明磊落和阴谋算计,在这一刻分出了高低。
“高家军谢殿下的信任。”骊歌没有想到拓跋晔如此痛快,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她提出的筹谋,心中生出了一种苦涩,她趁着一低头的瞬间,脸上恢复了平静自若。
她放下手中酒杯,朝着殿内的众人朗声说道:“三方会盟,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我高家军有如下提议,请诸君讨论一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