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们一个个跟着跳下马车来,望着整齐退走的兵士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这些兵士们,一个个身上带着煞气,一看就是从血海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单单是靠近,便令人不寒而栗,这些长相清丽的贵女们才真正见识到杀神王爷手下的兵士纪律,挥手之间,几千兵士言听计从,确实是军纪严明,令人胆寒!
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威压,特别是看到拓跋晔高壮的身形站在军帐之前,从内心生出一种令人难以形容的敬畏,不由自主的,站在军帐前等候的拓跋子攸等贵族弟子神情肃穆,看向拓跋晔的目光中都带上了仰慕和拘谨!
“晔不过狩猎几日,子攸因何前来?”拓跋晔扫了一眼跟在他身后,同微五等护卫并行的骊歌,便蹙眉望着眼前的拓跋子攸。
拓跋子攸五官俊逸清朗,多了一层贵气,加上刚才看到兵士们通天的煞气,眼眸变得低敛却不失清远,他上前施礼:“大兄,父皇和母后想大兄早日返回平城,派子攸前来恭迎。”
是派子攸前来查看他是否受伤不归吧?
“请!”拓跋晔微微点头,神情冷清,当先就进入了军帐,当众人坐定在榻几之后,拓跋晔静静地盯着并行榻几旁侧的拓跋子攸,垂眼问道:“这三年,晔在西北平乱,子攸活的自在悠然,更添莹润风华。”
说道这里,他瞟了一眼垂手站立子他身后的骊歌,吩咐道:“阿九随侍。”
“喏!”
骊歌小声应答一句,便跪坐在拓跋晔身后的一侧,为拓跋晔斟满了美酒。
拓跋子攸惊讶地打量着一副兵士小郎打扮的骊歌,脸上还有着弯弯的青色胎记,不免有点惊讶,依照他对拓跋晔的了解,大兄并不喜好小郎,眼前这个兵士小郎虽然俊朗清润,但是脸有瑕疵,为何大兄要让这样的兵士小郎随侍呢?
难道六公主带着八个贵女都没有让大兄动心?
随着汩汩的酒水端起来,拓跋晔抬眼扫过各怀心思的贵女和拓跋子攸,朝着众人晃了晃,说道:“晔感谢大家前来雁门关接应。共饮!”
说完,一饮而尽!
这个时候,骊歌又上前,给拓跋晔倒满酒樽,向后跪坐在拓跋晔身侧!
此刻的她,已经完全恢复了平静,她安静地呆在拓跋晔的身后,心中思虑着,马车上胡悦儿和拓跋珊铩羽而归,不知拓跋晔又要以什么方式对付拓跋晔子攸?
她正暗自寻思,忽然听到一侧的胡悦儿跋扈的站了起来,指着为骊歌大声喝道:“子攸,杀了那个丑阿九!”
杀了她?为何?
骊歌一怔。
“那丑阿九魅惑太子,令太子忘却朝堂,不返平城,该杀!”这是胡悦儿一路之上左思右想,想出来诛杀骊歌的理由!
这一下,军帐内所有的人齐刷刷将目光看向了骊歌,原来,这脸有瑕疵为太子斟酒的小郎是王爷榻上之人!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