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南觉得很多人把女人的第一次看得很重。萧泉要萧南学做生意,顾客来了他去售货。以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家里的生意就是他的。1家里的五金店铺有百多个平方,三面靠墙放着木质立柜,上面放着各种日用五金。萧南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看,柜台跟老式货柜一样分几层,可以放东西,柜面和正面都是玻璃。
柜台的每层都放着不同造型的盒子,里面放着各种日用五金。萧南家的五金店在县城算是很大的,还有一家更大的五金店,不但零售,还搞批发。萧南家的五金店和那家五金店霸占了县城的五金市场,其他五金店铺跟他们的比,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萧南听爸妈说过,县城的日用五金都是低端产品,认真地看着盒子里的日用五金,没有在西都市看到的五金质量好档次高,比如,西都市的螺丝和螺帽有不锈钢的,县城的都是碳钢的,或者是碳钢镀锌镀铜的。
有顾客卖货,萧南给他们拿货,爸妈给他说在哪里拿货,萧南给顾客找货,找出商品,给顾客,收钱,找钱,感觉成了服务员,跟西都市和县城很多小贩商人一样。
这就是现实生活?每家企业都是这样,把商品给顾客,然后接过顾客买商品的钱,完成交易,企业也完成最后一步。
萧南知道做生意不是朗诵诗歌,企业家不是诗人,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跟金钱有关,提高效率,聘用员工,上至高层,下至普通员工,每个细节都是金钱。
萧南知道自己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像服务员为顾客贵宾服务,像工厂的工人认真制作商品,不敢忽略任何细节。
萧泉吃饭,看着儿子萧南接洽顾客,完成整个交易说:“萧南长大了,成熟了。”
李莉说:“出去打工锻炼下。”
萧泉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看他想做什么。”
第一个顾客走了,萧南没有坐下来,而是认真地浏览货柜里面的商品,如果自己创业,也有类似动作。只是涉足的行业不同,场景也不同。
李莉吃了饭,走进柜台给萧南说哪个货柜装什么类型的五金。用了个多小时,萧南完全熟悉五金店的所有商品了。不过,他觉得商品规格不全,问了爸妈以后,证明了他的想法对。
又来顾客购物,萧南和爸妈跟顾客交流,给顾客拿货,都是萧南帮忙售货,萧泉说:“年轻人要锻炼。”
萧南觉得爸妈的想法对,不论自己是否做生意,多锻炼下,磨练自己,才会成熟,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环境。
到下午吃饭前,稍有空闲时间,萧南就考虑去武校,看下武校的学员练些什么功夫,有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东西。萧泉夫妇支持儿子去武校跟教练交流武术。
帛阳文武武校位于郊外,有公交车经过武校,萧南坐车去武校,保留充足的体力,去了武校,如果人家认为他去踢馆,可能会真正比武,那个时候就要充沛的体力。不论是不是踢馆,都要能打败对手,然后证明自己的目的。
公交车上有穿得比较时尚的年轻女子,有的长得可以,但是,跟凌琳等美女比就差远了。萧南想到凌琳,就想到娄琳辞职走了,下次见面,她已经抱着孩子当妈妈了,如果颜波离开红辣椒去别的城市或者别的公司打工,自己就再也看不到娄琳了。这就是缘分吧。
县城不大,从萧南家的五金店启程,转了几条街,到了郊外,到了武校附近,武校那里没有公交站,萧南只能提前在公交站下车。
萧南在公交车站下车,走几分钟路,到武校附近。这里是郊外,但并不是到处是庄稼地的农村,马路两旁有很多门面,有建材市场,有机动车用的配件,还有家加油站。
马路也是环城路的一部分,通向县城下辖的农村乡镇,延伸到更远的邻县和市级城市。
萧南以前很少来这些地方,也没去过武校,因为家境好,没有必要去武校看人家练武,自己也不会去练武,练武起得早,要能吃苦,而且,还要跟美女保持适当距离,他开始喜欢美女老师,后来喜欢美女学友,不能跟美女拉开距离,所以,他不会练武。
文武学校旁边有家服装超市,加工制作服装,好像只是生产劳保用品,而不是生产日常生活中穿的各种衣服。萧南顺着人行道去文武学校,隔着很远能听见练武的声音,不过,这些练武的不是青壮年,而是十几岁的少年,只有十多个少年在教练指挥下练功,看到这些少年练功,完全没有兴趣围观了。
教练指挥学员练功,旁边一个紫铜肤色的青壮年跟教练说着话,反折教练的手臂,可能是跟教练讨论散打。萧南对这些少年练武不感兴趣,直接去找站在旁边的几个青壮年,估计他们是武校教练。
这几个青壮年看到萧南了,萧南看着他们走过去说:“你们是武校的教练?”
这几个青壮年看着萧南说:“我们是武校的教练,你要报名?”
旁边的一个教练说:“多大年纪了?练过没有?”
萧南笑着说:“我想跟你们交流武术。不是来报名学武术。我十九岁了。”
萧南不敢说才练武功,那样说教练不会跟他打了。一般人的眼里,去武馆跟教练交流武术就是踢馆。这几个教练认真看着萧南,目光渐渐没有好感了,也能想到,不论你会不会武功,只要能把武馆的教练打败,就证明你很能打。
如果会武功而去武馆踢馆,那么,就只有一个结论,你是去踢馆,打败武馆的教练,以后自己开家武馆,这家武馆也因你出现而倒闭。
这是必然逻辑。因此,教练对萧南的出现,就是面对竞争对手出现。
教练阴沉着脸说:“朋友的武馆很好?哪个门派的高手?”
萧南说:“我的武功一般化。能跟普通高手打。师傅是特种兵。师傅没说练哪个门派的武功。”
几个教练明白了:“你的师傅是特种兵?学的都是部队上那些?你没学过传统武术?或者散打?”
萧南说:“我师傅是特种兵。我跟很多武林同行打过,有实战经验,所以才想跟你们交流武术。”
教练打量萧南的身体和精神气质说:“你是武术爱好者?还是武馆教练?”
萧南笑着说:“可能跟你们武馆的教练同一级别吧?我学汉语言文学的,跟你们不同。”
这几个教练明白了:“真的是想跟我们交流武术。”
一个教练说:“你进来。”
教练要萧南跟着进去,自己继续指挥一群少年练功的教练继续吹口哨,这群少年继续在教练的指挥下完成规定动作。萧南觉得这些少年有勇气,但是,动作不像电影电视里的动作规范漂亮,也许因为他们还没学成武术?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