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陛下如今都快四十岁了,仍然还是孤身一人。她既然想要一个人陪在身边,他们还是不要反对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就算是这些文臣武将们联合起来想要反对,那又有什么用呢?
女皇陛下不比别人,一旦固执起来,是其他人能够劝服得了的吗?
因此,大汉朝的文臣武将们对于女皇陛下将刘启带在自己身边的行为没有任何反应。不支持,也不反对,完全顺其自然。
就在女皇陛下费尽心思的教导刘启,想要让他以最短的速度成长的时候。原来居住在咸阳宫中的刘启,突然接到了一封家信。那一封家信,来自他父王的封地,出自于他父王的手笔。
说实话,这还是刘启第一次接到所谓的家信。以往的时候,无论有什么话,都是在他的父母进京的时候说。因为那时候他还小,大汉的字都认不全。就算是来了家信,他也不会读啊!
长大了以后,刘启倒是能够读信了。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双方也没想着要改。
带着一丝疑惑的接过家信,刘启仔细得打量了一下。确信这真的是父亲寄过来的信,上面又没有什么不该有的东西之后。这才打开信封,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信还没有看完,刘启就强忍着惊恐将身边的宫女宦官挥退。然后,他以最快的速度看完这一封信。也不耽搁,立刻将信纸放在烛火中,将这一封信烧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两句话,非常完美地说明了刘邦和吕雉现在的心理状态。
和自己的母亲谈了谈话,鲁元公主知道终于知道,为什么吕雉会帮助刘邦进行这次说不出口的活动了。因为,她的母亲认为,刘邦活不了多久。如果现在不除了那些人,日后成为鲁元公主的阻碍可怎么行?
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鲁元公主一边唉声叹气。不管这些大臣如何功高盖主,她又怎么会压不下去呢?
费尽心思的劝说了自己的母亲一通,鲁元公主又去找自己的父亲。
刘邦可没有吕雉好说话,鲁元公主劝了半天都不管用。各方面的势力实在是太惊人了,现在不趁机打压,那还要到什么时候去。
说到最后,鲁元公主心思烦躁。公主殿下早就说过,自己的能力并没有那么简单。想要镇压着一个接着一个的势力,简直是轻而易举。为什么自己的父母,就是不相信呢?
好不容易劝服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却还是一个拦路虎,拦在了鲁元公主的面前。
听着身边絮絮叨叨的声音,是可忍,孰不可忍。鲁元公主一脸不耐烦地抽出自己腰间的鞭子,猛地一鞭子拍在地上。哗啦一声,精美的地毯变成了两半,成为了鲁元公主手下的牺牲品。
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刘邦在鲁园公主的鞭子下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虽然没有正经地见识过,但是那比西楚霸王项羽还要强大的实力,并不只是说说的。
看着不再提及铲除功臣良将的刘邦,鲁元公主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那些人辛辛苦苦陪着他们建立了汉朝,如果结果却不得善终,那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原本想为女儿做一件事情的刘邦看着鲁元公主那副样子,只是叹了一口气,就再也没做什么了。既然这个女儿觉得自己能够镇压这群人,那么就让她去吧!他的女儿,总不能在他的庇佑中度过一生。
如果鲁元公主知道刘邦现在的想法,一定会嗤之以鼻。刘邦说的倒好听,还庇佑自己的女儿一生。因为,这么多年来。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鲁元公主一直是靠的她自己。她不但没有接受过刘邦的庇佑,还经常为刘邦擦屁*股。
大汉的政务被鲁元公主一点一点的接了过去,刘邦闲着无聊,就开始制定后宫制度。吕雉原本以为刘邦想纳妃,但是听说了刘邦的想法之后,也帮着在一旁提意见。因为,刘邦的想法是制定两套后宫制度。一套是男妃制度,一套是女妃制度。毕竟,后世的皇帝中,有的是男子为皇帝,有的是女子为皇帝。
听说了刘邦和吕雉的想法之后,鲁元公主没管这件事。倒是文臣武将们一直关注,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毕竟,鲁元公主将来就是女皇,总归是要和其他人成亲生子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有关于军衔什么的,那都是瞎编的,看这个的时候请不要带脑子,因为我写的时候也没带脑子。这只是一篇yy文,纯粹是我用来发泄的,哈哈哈哈。
谢谢小仙女“西湖边程程”,灌溉营养液 1,o(n_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