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文道:"你说的都对,但远远不够。我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大多数人还是文盲。在闭塞地区,不要说电影小说,有人一辈子连火车都没见过。不要说农民,就连士绅也分不清国战和内战的区别。日本人杀来了,恐怕有些人以为完税纳粮就没事儿了。虽然日本人的屠杀最终也能唤醒民众,但代价将是惨痛的。我们如果能让更多的人提前作好战争准备,在未来的战争中消灭更多的敌人,保护更多的民众。就是对国家民族的一大贡献"。
张乃君道:"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李学文道:"我过去谈过沦陷区和大后方的工作规划问题。今天就探讨一下沦陷区的工作问题"。这时有几个同学掏出小本子记了起来。李学文继续道:"重点是农村问题,广阔的农村和亿万农民将是抗日游击战的主战场和主力军。我们能做的,就是散布火种。培训尽可能多的当地骨干分子,这些骨干分子要能组织民众开展游击战。日本人来了,要能打能藏能逃。如果无数的村落能建成抗日的保垒,日本人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张乃君道:"可我们有能力培训别人吗?"李学文道:"当然先要培训我们自己。我们可选一批自己的骨干份子,办一个游击战的学习研讨班。然后到农村去实践。取得经验后到各地去办班。我们就像放火者,只要条件合适,野火自己就会烧起来。至于学习班的內容,大体有这样几项:基本战斗技能,如射击、投弹。基本的作战原则,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战场分析,山地、水网地带、平原地区要因地制宜。一般来说,山地比水网地带有利,水网地带有比平原有利。土匪为什么占山为王?就是要用有利的地形对抗政府军。平原是主要的产粮区,也是敌人夺取的重点。但平原也是可以打游击战的。如地道战,我打你的黑枪,你打我打不着。如地雷战,到处给你埋上土地雷,让你寸步难行。如麻雀战,躲在青纱帐里,东一枪西一枪地零敲碎打。民众会通过战争学习战争,发明更多的战法。组织问题,如何组织发动民众支持战争?政府撤退后如何建立村级政权?在农民和地主矛盾尖锐的地区怎么办?和各党派的关系怎么处?如何建立村级联防。山区和平原如何相互支持?内部怎么巩固?宋江三打祝家庄,还是因为祝家庄出了叛徒,破了消息埋伏才打下来的。以上问题学习班可以给出解决方案,但最后还要在实践中完善"。
李学文侃侃而谈,众人刷刷地作着笔记。李学文趁喝茶的时候偷眼看去,见蓉蓉若有所思的样子。心想这丫头又在转小脑筋了。因为蓉蓉和原来的李学文最熟,自然要迷惑。蓉蓉正在琢磨:“现在回想起来,李学文自清河大会一辩成名,表现的越来越出色。武是偷练的,文是读杂书来的。过去怎么一点没露?现在也懒的问了,人家是天才。看他和孙老师的关系,可能已经是g党的人了。但他作事还真不是为一党一派谋利。更不是为个人,凭他的本事,取荣华富贵真是易如反掌。不知为什么,他对政府不看好。将来真是前途莫测”。
李学文最后说:"大家说说吧,这个班儿怎么办?"众人经过热烈讨论,决定尽快开班。时间两个月,半天学习半天培训。学员误课的事由学生会出面和学校交涉。人数一个连,地点樱桃沟。大家又分了分工,有负责招生的,有负责勘查地形号房子的,有负责后勤保障的,有负责外联的。经费从铁血同志会财务支出。臧玉书负责通过漕帮搞一批步枪,李学文任第一期的总教官。在座的各位任连排班长。一般的队列和手枪射击由在坐各位任教官。
讨论完毕,看看天色不早。赶紧开晚饭,席间冯小琳宣布,三天后家父四十五岁寿辰。邀请各位参加家宴。郭峰首先道:"又要有酒喝了,只是我们穷学生拿不出像样的寿礼来"。冯小琳道:"不瞒各位,家父生日,学校的同事都不知道。只为单请各位聚一聚,各位去了,就是最好的寿礼,那还要什么寿礼"。于金花道:"我们带着嘴就行了,上次伯母可是反复叮嘱学文来着。我们就当喝学文的酒了"。
李学文道:"那里,我看各位小姐更招伯父伯母的喜欢。是我沾了各位的光了。不过我们这次人多,伯母恐怕忙不过来。不如这样,到了日子一大早先到我这里集合。然后买些东西,用自行车驮过去。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