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还草,八还六月猪犬倒,菜中无油肉没了
九还草,九还六月无处找,十年时光多活了
十还草,十还六月神鬼吵,全村百姓都死了”
“叫住那个孩子。”师父对小胖子说道。小胖子跑过去拉住她,“小丑八怪,我师父叫你。”
那个小女孩咧嘴一笑,她满嘴蛀牙,吓了小胖子一跳。
“在人间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一个比我可怕的人了!”小胖子自言自语道。
“你家住在哪?”师父问道。
小女孩嘿嘿地笑着,像是听不懂师父的话。
小胖子一手夺过小女孩的风车,“我师父问你,你家在哪?”
小女孩急了,拉着小胖子不论不类的衣服,呜呜地叫着。
“告诉我你家在哪,我就给你风车。”小胖子笑嘻嘻地逗着她。
她的脖子以一种诡异的形式转动着,她的眼神四处游荡,而她的胳膊缓缓抬起,手指头很另类地指着一户人家。
“是那家?”小胖子不信任地盯着她。
然后她的头又开始四处动,嘴里面发出来一个微弱的声音,“嗯。”
小胖子将风车放回了她的手中,她的行为又开始奇怪起来,我知道,她应该是一个傻子。
我们敲响了他家的门,却久久没有回音,小胖子等的很不耐烦,“砰”一脚踹在了门上,大声喊道:“人呢?”
师父赶紧叫了一句,“常乐悲!”小胖子回过头,咧着嘴对着师父笑,笑容中包含着畏惧。
“人呢?”我看着周围,根本就没有看见一个人影。
大师兄忽然闪到一柜子前,打开柜门,里面是一对中年男女,两人哆哆嗦嗦就跪下了,“兰儿,别杀我,别杀我。”
“她是你们的女儿吗?”师父指了指旁边的傻女孩。
男人抬起头,看着小胖子和周围的一群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恐惧也完全消散了,他拉着女人站起身来,拽过傻女孩,然后咆哮道:“你们是谁呀?用你们管吗?”
大师兄单手便举起了男人,男人有些恐惧,“你干嘛,你想怎么样?”
女人见状,“当家的不会说话,几位见谅。”
大师兄缓缓地放下男人,“你们是谁呀?”男人还是刚才的问题,不过语气变了,不再完全暴躁,而夹杂些许胆怯。
“我们是捉鬼的。”师父这样回答。
“你们还是赶紧逃命吧!”女人看起来很善良,劝我们。
“我们不是一般的捉鬼的,无论是冤鬼怒鬼恶鬼疯鬼,都能一并铲除。”小胖子在那里夸口道。
“三年前,一个自称是通天晓地的无极道长也这样说过,但最后还是殒命在我们百草村。”女人说。
“无极道长,这个名字好像很耳熟啊!”大师兄转向师父,问道。
“他是五行尊者的另一个徒弟,平先生的师弟,虽然不及师父和师兄,但是也有些能力的。”
小胖子听见师父介绍无极道长之后便笑着告诉女人,“他,不行,远不及我。”
女人和男人对视了一下,对小胖子的话半信半疑,但最后还是对小胖子说道:“那鬼可不是一般的了得。你听过十还草的传说没?”
小胖子摇摇头,师父也顺着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哎。”男人叹了口气,便开始娓娓道来。
原来,十三年前,在百草村里,出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叫薛兰儿,是村长的女儿。
薛兰儿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甚至连当时距离百草村三十里的生人村和五十里的城里都有人向她提亲。
薛兰儿的父亲,一直催着她,希望她早一点嫁人,嫁给贾正阳家,薛兰儿不同意,她一心等着心仪的白马王子的出现,对于富人贾正阳根本不屑一顾。
大概是因为村长天天逼着她,薛兰儿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了。
好像有人看见她走到了生人村,于是村长带着几个人就去找她,但当他们到了生人村,竟发现所有的村民都凭空消失了,而薛兰儿,也失踪了。
一年后,薛兰儿带着一个长相很英俊的男人从城里回来,要知道,别人明明是看着她去了无人村,但是她却从相反的方向回来。
流言不胫而走,大家背地里纷纷议论薛兰儿是妖怪,否则不会这么漂亮,也不会随之发生那么多诡异的事情。
但是那个男人倒是能说会道,和村里人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人们渐渐忘了关于薛兰儿是妖怪的传言。
就在这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带回来的男人在我们镇上呆了几天,正准备回家办婚礼的时候,竟然离奇的死了。他死相很惨,像是被一群疯狗袭击了一样。
人们对薛兰儿的恐惧由此而迸发到极点,再也没有人敢提亲,除了村里面的富人贾正阳。
不过,薛兰儿为了这个男人发誓这辈子不会婚嫁,并且让村里人作证,请富人贾正阳出钱给自己立了一块贞洁牌坊,贞洁牌坊是古代留下来的,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况且薛兰儿还是大姑娘,嫁给贾正阳根本就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薛兰儿选择了死撑,他的村长父亲也在此期间去世了。本来薛兰儿的母亲就因为生她的时候大流血死了,所以薛兰儿最后变得孤苦伶仃。
没人再理会她,除了村东头那个长相很丑的刘光棍有时会给她送水送饭,干点农活。
也不知道是自己耐不住欲望,还是刘光棍打动了她,最后,薛兰儿她竟然怀孕了,这消息在村子里炸了锅,大家面前虽然什么都不说,背后却对着她指指点点,她自己也知道,所以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穿着一身红装,在庙里惭愧地上吊自杀了。
师父对薛兰儿这个女孩的故事唏嘘不已,但是并不知道这和十还草有什么关系。于是略微提醒了下男人,男人明白师父的意思,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继续道:“十还草的恐怖随着薛兰儿的死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