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刚蒙蒙亮,董承就急匆匆的来到伏完家中,找伏完一同上朝,在路上便问起昨日之事。
董承如此上心,伏完隐约也猜出了一二,故作为难的说道“国丈,说心里话,能与吴侯结亲,也算小女的福分,只是江东千里之遥,日后想一家团聚都很困难,故此她们母女俩不是很愿意,我也有些于心不忍呐。”
董承昨夜便在家中左思右想,揣摩伏完能够想出的推脱之词,最后也只有这一条,能名正言顺的将婚事推掉,毕竟当朝以孝为本,天子也不会太过强迫。
果然伏完以此为借口,但是董承也早有腹案,当即开口劝道“我说伏大人,以吴侯之功,会一直放任在江东吗?陛下对其的恩宠不可谓不重,用不上两年便会召回朝中,岂可着眼于眼前?”
伏完也只是搪塞一句,闻听董承之言,更加笃定刘基日后仕途无量,遂点头赞同,不再言语。
待早朝散罢,刘协将二人留下,问及赐婚之事时,伏完当即跪倒千恩万谢,表示同意。
刘协见伏完如此忠于王事,欣慰的同时,也有些愧疚,本来伏完是想将女儿送给自己,自己却将人家女儿赐给了别人,做得实在有些不地道。
于是下旨封伏完为御史大夫,兼领中军校尉,以安其心。
伏完升了官又得了个武职,心中自然高兴,刘协正要下旨赐婚时,董承急忙劝道“陛下请暂缓下诏,此事还应当知会一声吴侯才是。”
刘协一听也对,“不能光一头热啊,否则岂不违背了朕的本意?”只好将此事暂且放下,待刘基领军还朝时再议。
一晃十三天过去,去冀州的长乐卫陈炜还杳无音信,洛阳城内粮仓已见了底。
城中大臣、将士皆以米汤充饥,起初还好,可时间长了,大臣们还能挺住,底下的军卒却不干了。
一天到晚吃不饱饭,还得出力修葺城墙,盖俯宅垦荒地,这谁受得了,纷纷怨声载道,三五成群聚在一处低声抱怨。
太尉杨彪一看事情不好,急忙上奏刘协“城内军卒皆是四方之众,其心本不在此,如今又断了军粮,恐哗变啊。”
刘协一听有些慌神了,他最怕的就是哗变,不禁额头生汗,忙问道“这可如何是好,陈炜去了冀州至今还无半点消息,还能到哪里征调粮草?”
旁边司徒赵温,进言道“不若再去河内郡征调一批粮草以解燃眉,待日后江东粮草运到,再分一些给河内就是了。”
当初各路军马到洛阳时,刘协便已经派人去河内征调过一回,连同曹操所管辖的陈留等地也征来了一批,不然也不会舍近求远去冀州征粮。
刘协眼巴巴的看向杨彪,想听听这位老大人的意见,此刻刘协方明白,自己就算有兵,若是没粮也是白搭,这洛阳还不如不回呢,至少弘农郡还有许多田地可供屯粮。
杨彪见刘协等自己回话,心得话“眼下还没到秋收,哪里还有粮啊。”
但又不能不吭声,想了想,对刘协说道“陛下,老臣建议,应当先召议郎庞统上殿,问清楚江东粮草还需几日可到,以便估算需征调的数目,倘若数目不多,想必还可从河内再调一些。”
刘协一听也对,开口赞道“还是爱卿想的周全,快传庞统上殿。”
庞统自打随圣驾乘船到了洛阳后,便得了个议郎的闲职,平日里也不用上朝,整日和董昭在一起高谈阔论,或是下棋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