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英想了想,摇头道:“这个倒是不必了,名字不过是个代号,只要我自己心里清楚就好,没必要告诉所有的人。”
林秀莲想了想,杜紫英说的原也不错。他现在真的很洒脱,自己却差远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可是又不敢深聊,只说一些沿岸的风土人情故事。有些话林秀莲纵然想当面问杜紫英,可是犹豫再三,还是没有说。
(转)
船又行了两日,这天黄昏到了江北,次日便要渡江了,渡江之后离杭州也会越来越近。
傍晚船停靠在岸边,虽是江北,市井繁华,已跟前几日的景致大不一样了。船上的一些船工常年在运河上往来,倒也见惯了这些景致,丝毫没有震惊的颜色,倒是林秀莲与翠儿,还有杜紫英几人颇为动容,这里距离杭州已经不远,吴地口音相近,下了船,站在码头上听着熟悉的吴侬软语,心中的情绪已被牵动了起来。
林秀莲与杜紫英,翠儿三人在岸边的街道上穿行,酒肆林立,街衢热闹,游人如织。
林秀莲想起柳永的那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杜紫英似乎明白她的心意,随口吟来的却又是另外一句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三人在街上走了一阵子,杜紫英指着一件酒肆说道:“进去吃点东西吧。”
船上的厨子虽然手艺不错,可是舟行水上,菜蔬的种类到底有限,林秀莲这两日正是吃的口中没味道,也想着换换胃口,点头道:“好啊。”
店里客人很多,三人刚在门口站定,小二就笑嘻嘻的应了上来,只是因为三人衣饰不凡,杜紫英生的器宇不凡,林秀莲与翠儿也都是少见的丽色。想来不是寻常人家出来的。
杜紫英见一楼几乎都坐满了,向小二问道:“可有雅间?”
小二笑着道:“二楼有临窗的雅座,三位客人楼上请。”说罢在前带路。
林秀莲幼时也逛过酒肆茶馆,长大后这还是第一次来,招架不住店中那些侧目的眼光,垂下了眼眸。
翠儿也有些紧张,国朝男女之防甚严,女子极少如此抛头露面的,她自然也没有这样在外面吃过饭。
杜紫英带着两人倒是显得从容不迫,楼梯上有人迎面走下来,杜紫英就闪身走到林秀莲的外侧,把她护在身畔。
雅座是个独立的房间,屋子虽然不甚大,可是坐三个人却也足够宽敞。
窗明几净,小二娴熟的替三人斟满茶水,见惯了食客,看着杜紫英与林秀莲像是年轻的夫妇,可是一旁的翠儿又不太像他见过的那些丫鬟,因为吃不准翠儿的具体身份,所以也给翠儿斟了茶水,恭敬的送上。
杜紫英向小二道:“你们这里可有什么特色菜肴?”
小二笑答道:“小店是老字号了,做的菜在这方圆百里可是一绝,客官想要吃什么,尽管点吧。”
杜紫英看了林秀莲一眼,含笑道:“有新鲜的时令菜上一些,另外你们店里师傅的拿手菜再烧几样,再就是烧两条新鲜的鱼,这个时节鳜鱼该上市了吧?”
小二陪着笑脸,“客官原来也是南地人,鳜鱼着实上市了,客官要两条鱼,不若一条鳜鱼一条鲥鱼可好?”
杜紫英点头道:“可以。麻烦菜上快一些。”
小二道:“客官也瞧见了,这个时候正是鄙店客满的时候,小的尽量给师傅们说,尽量快。”
杜紫英迟疑一瞬,道:“那就先上些糕点水果。”
小二笑吟吟的应了,又给三人各徐了茶水,退了出去。
林秀莲与杜紫英已经落座,翠儿有些拘束,站在林秀莲身后。
林秀莲含笑对她说道:“这是在外面,又没有别的人,不用立规矩了,坐吧。”
翠儿几分不自在,还是依言坐了下去。
点心很快就送了进来,林秀莲见其中有梅苏丸,不觉笑了,“这还是我们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初到西苑的时候也做了几次,可是总不及幼时吃过的好吃,也不知道这个做的地道不?”
杜紫英微笑道:“尝尝就知道了。”
林秀莲拿起一粒放入口中,竟果然是那个味道,忍不住笑道:“这一家做的果然地道,你们两个也快尝尝。”
杜紫英是男孩子,小时候并不经常吃这些零食,不过这些都是女孩子偏爱的零嘴,他有时候跟妹妹还有林秀莲一起玩的时候,就难免会吃一些,所以还记得那个味道。当下拿了一粒放入口中,酸甜的滋味在舌底绽放开来,禁不住也笑了,“果然地道。”
翠儿见他们两个都吃了,这才也拿了一粒放入口中。
喝了一杯茶,又聊了几句,菜便陆陆续续的送了进来。林秀莲自幼便爱吃鱼,杜紫英记得,方才特意给她点了两条鱼。
鳜鱼与鲥鱼都是要吃新鲜的,这家店里烧的也很鲜美,林秀莲这一餐饭便只守着那两盘子鱼大快朵颐。
杜紫英看她吃的喜欢,心里自然也高兴许多。
“桃花流水鳜鱼肥,现在桃花还没有开,鳜鱼已经如此肥美了,果然很是难得。”林秀莲吃罢饭,坐着喝茶水。
“桃花也快要开了。”杜紫英淡淡说道。
翠儿笑着道:“等回到杭州,小姐每餐都可以吃到肥美的鳜鱼。”
林秀莲笑着起身道:“美食不可多餐,吃的多了就没意思了。走吧。”
杜紫英去付了钱,三人便向岸边走去,街上有卖彩灯的,杜紫英特意买了两盏,林秀莲与翠儿各提溜了一个在手中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