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能通人性,甚至懂人言。但是再有灵性也是牲畜,求生是一种本能,所以那匹马根本不听孟德的使唤,只顾一个劲儿的向前冲。
情急之下,孟德下意识的狠踢马的腹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夹马腹这个行为只会让马冲得更快。而此时他距离那伙黄巾军已不足五十米,而这匹马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
孟德猛然想起自己在电影里见过的骑马镜头,主人公一拉马缰,马就会前半身抬起,只凭后足站立,于是孟德狠狠地一拽马缰,同时口中喝道:“畜生站住!”
这次那匹马很听话,它的动作甚至和孟德脑海中浮现的一样,前脚离地,加上孟德死死地拽着马缰,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精通马术的骑手。一切都很完美,如果距离那群黄巾军远一点的话……
在他那声“畜生站住”的大喝之后,所有黄巾军都拨马回头,看着他这个不速之客。这种感觉就好像他从右后方冲过来,然后喝住一众贼军,想要单骑救主,再加上一个帅气的马术……还挺唬人的。
此时那个逃命的将军也停了下来,调转马头,看向孟德。待他看清孟德的铠甲样式之后,立刻发现这是自己军中的将士,他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对着孟德喊道:“你是某家军中的将士?拿下这些贼人,我董仲颖他日必不会亏待了你!”
听到这话孟德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董仲颖?董卓?没错,董卓是有西凉军……他觉得一切都合理了,难怪这个军队的战斗力这么高,董卓的西凉军在三国时代初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优质部队,西凉之人本就骁勇异常,加上这家伙舍得下本钱,把他手下的部队打造的甚是雄壮。
只不过,现在的场面就很是尴尬了……一边是手无寸铁的自己,一边是董卓,中间还夹着近二十名黄巾军。
依着孟德的想法,自己赶紧跑了算了,但是问题在于董卓肯定不会死在这里。
连三岁孩子都知道,董卓死于王允王司徒的连环计,与吕布争夺貂蝉,最后被吕布以方天画戟刺喉而死。那么假如自己现在肯帮一帮他,说不定还能搏一场富贵!
可是转念再一想,董卓是不会死在这里,但是自己有可能丧命啊,开玩笑呢?我一个打二十个?我又不是关张赵那种猛将……
他在这胡思乱想,可黄巾军哪管你想什么,为首的黄巾将领说道:“你是哪来的小杂种?敢骂我们是畜生?弟兄们,去两个人料理了这个小兔崽子!剩下的人去把那个董什么的给我宰了!”
“天地良心啊!我真没说你们!”孟德赶紧解释,可那帮黄巾军哪里肯听?当即有三人拍马冲来,一人手里一杆长枪,径直向孟德刺来,黄巾军中少有能同时配备马匹和长枪长矛这种装备的士兵,看来这几个人也是黄巾军中的精锐了。
同一天之中,连续数次处在死亡边缘,孟德也算是经历丰富了。
然而这次他却镇静的很,为什么?见惯不怪了!
所谓乱世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时代,亲情、友情甚至爱情都可以舍弃,只要能活下去,你就是成功者。
所以这回,孟德死死地盯着三名敌人中,最中间、也是最近的那个,在对方的枪刺过来的时候,直接一个侧身,用左臂与身体狠狠的夹住枪身,随即用力后夺。
那名黄巾贼立功心切,一枪刺出没留余力,本就前倾的身体加上被孟德用力的一拉,立刻重心不稳,跌下马背。黄巾军的骑兵多是抢来的战马,他们本身只是农民,何谈马术?马上功夫本就不精,加上孟德的身体素质远胜他们,只一个回合就被拉下马去。
此时,另外两人也已拧身而上,从左右分别刺杀孟德。孟德此时本已躲避不及,但是他夸下坐骑有伤,加上它极速奔跑,使得本有的力气也被耗尽,这下孟德夺枪的动作,将半身的力气压在马上,只听得那马哀鸣一声,瘫倒在地。
所谓无巧不成书,这马一倒下,刚好压在头一名黄巾军的身上,那贼兵受此重压,“噗”的仰面喷出一口血来,眼看是不活了。而孟德随着马匹的瘫倒,也摔倒在地,正好避过了左右二人的夹击。这种形势在孟德看来,是自己运气好,但在剩下的黄巾军以及董卓看来,却如同他轻描淡写之间化解危机,并且还反杀一人一般。
孟德暗道一声侥幸,随即翻身站起,他有皮铠皮盔的保护,并未受什么重创,此时仍有战斗力,便用夺来的长枪猛刺左侧一人的马腹。
那被刺得马儿嘶叫一声,“呯”地倒在地上,连带着马上的黄巾军也被甩了下来,他可不比孟德装备精良,尤其是头部,黄巾贼都只在头上绑一条黄色丝带,完全起不到防护作用,登时摔了个七荤八素、头晕目眩。
右侧的贼兵似乎有些畏惧,在他看来,转眼之间孟德便解决两人,这种武力肯定不是他能匹敌的,如此一来便注定了他的下场,战场之上若心生畏惧,那么即使对方是老弱残兵也可致你于死地。于是孟德以同样的方式,又把最后一人放倒了……
说起来,孟德从来到这个乱世至今,还未杀过一个人。原因很简单,他不敢。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就算突逢大变,也不会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