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山坡上侯孝坤的队伍整装待发,他们这里的东西也搬得差不多了,又钻回城门里去。
而与此同时,南城门处的北梁人,以为大理国的援兵真的到了,匆忙间又转了一些士兵折返到北城门。
上万人抵达北城门时,却见空旷的城门前,只有寥寥几具野狗尸体,还有箭矢。
侯孝坤方觉上当,猛然惊醒,楚玉他们在城楼上烤肉,不过是为了找来野狗得到食物!而非是援兵到了!
而且,如此调虎离山之计,又让南城门处的云虎和楚衡,能够游刃有余地退守城中。
“云真啊云真!”他下马,走到一具干瘦的野狗尸体旁,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笑声中,却有太多的无奈与苦涩。
她一年多前,跟着他和赫连锦一起在青州城附近领兵打仗时,从未向他献过这样的计谋。
想来也真是可笑,同样的血脉,同样的姓氏,她却胳膊肘往外拐。
就凭她这两日的行为,便能知,她一定是铁了心要助楚玉了。
“将军!”身后的副将跟着侯孝坤到这里,也是傻了眼。
侯孝坤望着空无一人的高高的城楼,用轻到只有自己能听得清的声音,喃喃道,“大势将去啊……”
·
一晚上,一共得来了三百十几只野狗,且有一半筋肉丰满,楚玉看着堆在地上的野狗尸体,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哥,我们也未曾折损几名弟兄,连带伤员和失踪不明下落的,共一百余人。”楚衡匆匆赶至时,望着满地的丰硕成果,也不由笑逐颜开,在楚玉身后喜道。
“真儿是功臣!”楚玉勾着嘴角轻声回道。
又转身问身后几十名屠夫,“这么多,够不够全城百姓吃一顿的?”
“回楚大人,若是煮汤吃,绰绰有余,一两百只便够了!”那些屠夫,也许久未曾动过手了,望着这满地的狗,既是欣喜,又是手痒。
“那好,先煮两百只!”楚玉一张口,便是一半多。
“城中百姓说了,他们少吃一点没有关系,能吃口肉喝口汤便够,让将士们多吃一些,好有力气打仗!”那些屠夫似是早就已经商量好了,方才说话那屠夫,立刻回道。
楚衡在旁哈哈大笑道,“楚大人的意思很明显了,有楚夫人在,何愁以后没吃的?就杀两百只,百姓每人一碗狗肉汤,三块肉!你们掂量着一些下刀,肉都切成差不多大小!这是军令!”
那些屠夫一想到是云真让他们能吃上顿好的,几十人互相看了一会儿,许久,领头那人随即点了点头,大声回道,“是!遵命!”
楚玉如此大方,是想要叫思州城里的所有人都有信心,有信心他们能打赢这场仗,能够打赢北梁人。
有了云真在城中,便是所有人最大的一颗定心丸。
他也自私,人非圣贤,难免会有一些私心,他的私心,是想保住自己的孩子,想叫云真不动手不出阵,他们也能打个胜仗。
楚衡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热火朝天地忙起来。
天边缓缓露出的那一抹晨曦,像是希望,像是云真到来带来的狂欢喜悦。
楚玉捧着一大碗狗肉汤,回到房中时,云真半倚在床头,衣服也没脱,睡着了,她眼眶底下,有着淡淡的黑眼圈,定也是一夜没睡,听到好消息才睡下。
他放轻了手脚,将汤碗放在一旁的案几上,半跪在了云真面前,替她往上掖了下被子。
云真微微动弹了下,睁开迷蒙的双眼,望向他,嘴角渐渐浮起一丝笑意,轻声问他道,“吃上狗肉了吗?”
“吃上了。”他伸出手,怜爱地摸了下她的脸颊,“若是累了,那就先吃碗肉汤再睡,你听下人说,你昨天就吃了一碗稀粥,这怎么能行?”
“好。”云真扭头望着那一碗散发着热气的狗肉汤,还有里面漂浮着的几片碎白菜叶子,奇道,“哪里来的白菜?”
“昨晚杀野狗时,有些兄弟冒险从几里外的田地里拔回来的。”
楚玉亲手端起碗,舀了勺汤送到她嘴边,“今天不骗你,我是跟二弟吃完了之后,给你送来的,所有人都只有三块肉,你是大功臣,所以有五块。”
“可我闻见荤腥味,有些受不了,还有没有白菜?我想吃白菜。”云真看着那肉汤,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有的,拔了一二十颗回来,还剩一半,你若是嫌油腻,那就叫下人素炒一盘。”
楚玉听她吃不下油腻,想到自己小时,娘怀着楚衡和楚如烟,也是这般,见到油就想吐,莫名的,就心生欢喜,笑着回道。
“好,一小盘就够,若是还有醋和辣椒面,帮我加些醋和辣椒面里头。”云真点了点头回道。
“又想吃酸的,又想吃辣的?”楚玉一愣,反问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