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七十一章 有事您呼我(1/2)

1988年元旦,微星科技集团公司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员工大会。

这一次,除了总结一下过去一年集团的各项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之外,就是颁发李思明提议的“微星公司总裁奖”。这一个奖项的评选十分慎重。总共有十位,这将是微星集团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第一位颁给了崔必成。他刚被任命为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过去的两年中。他表现出色,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协助执行副总裁徐大帅,初步建立了一套职务体系、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也协助李思明建立起一支科技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工作比公司过去两年获得的专利技术都要重要得多,因为人从来都是第一位的。而要有适当的人去做适当的事情,是很有学问的。已经扩充至400人规模的自有研究团队的微星中央研究院是微星集团最宝贵的财产。这还不包括公司成立以来从国内各大学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

第二位是中央研究院的苏成功,他在公司的成绩有目共睹。不仅带领团队完成了十五个应用型集成电路设计,还参与到了与中科院合作的五个项目。可谓是劳苦功高。

第三位是陈剑,他在无线通信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预计明年将会有重大突破。其实在这一方面。李思明起着领路人的作用。基本的一些关键点,都是他在一旁耳提面命。当七大类十三个子类的项目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能够给出正确的思路。

第四位是叶向东。老叶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属于李思明很重视但又不太关注的一个方面,说重视,那就是从物质准备上来讲。保证了研究地需要。只是李思明的心思主要放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方面。还有ic制造技术方面。叶向东嘴上有意见,不过活还得努力地干。李思明为了安慰一下他,亲自提名地。

老板有时候也得像哄小孩一样哄着下属。要让他们不仅安心工作,还要尽可能地工作愉快,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剩下地都是香江电器公司的员工获得。目前从业务发展上看,香江电器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第一次较系统地展示了自己地市场品牌形象,冰箱和洗衣机成功投放市场。去年全国电视机产量共1938万台。其中彩电672万台,而香江牌彩电共销售80万台。在同类品牌中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而初步建立起来的家用电器技术开发中心。已经蓄势待发。

能被评上这“总裁奖”的无一不是对公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人,如果微星公司能够做到基业长青的话,那么这些人将有“元老级”的称谓,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并没有在职务上会有提升。也并非自始之终都是独领风骚之人。但是因为这个奖项他们在公司内部受到尊敬。因此自此之后,每年就很少人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通常是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一人,和在管理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人而已。

3月1日,在微星集团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子公司成立,这就是anycall电讯(香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一千万港币,由微星集团全资持有。这是个空壳公司,由这个公司代表微星集团在内地投资。同年5月1日。在内地地anycall电讯(深圳)有限公司挂牌,由香江电器公司副总裁张华担任这个新公司地总裁。同时免去他在香江电器公司的职务。

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适应未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电信设备、基站和手持终端的制造。现在这家公司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传呼机的研发与制造——这不仅有可能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收益。而且为将来制造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终端积攒制造经验,打下一个良好地基础。

早在1983年的时候,上海就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用户只能接受呼叫信号,需致电寻呼台才能查询到回电号码。次年在广州开通的数字寻呼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早期的bp机全是进口产品,品牌包括摩托罗拉、松下等,价格昂贵,功能单一。

微星中央研究院无线通讯研究中心刚成立时,就有几位工程师提出要发展寻呼系统,但是当时李思明没同意。因为他不想因为这个分心。到了现在他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最主要的他必须考虑公司未来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制造能力。必须积累相当的通讯器材制造经验。

而寻呼机正是一个很好的,因为对于微星中央研究院来说,这一技术并不难,门槛对于他们来说不高。“大哥大”去年在广州建立以来,当年只有大约700名用户,大砖头一样的移动电话,动辄二、三万,单件是个暴利,只有少数人才买得起。又因为这种技术上的缺陷,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因此寻呼机成了第二代移动电话出现之前。人与人保持联络状态的很好的工具。

但是寻呼机不一样,在李思明对这种挂在腰间的小玩意印象十分深刻,这种被称为bp机的小东西起初也成了炫耀身份的象征。只用过手机的人,是很难想像他们前辈当时的心理。

“有事您呼我!”后来许多人有了这个口头禅。在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一个人头攒动的大街上。忽然一阵“bb、bb”的声音响起,让所有的人停下脚步摸摸自己别在腰带上的传呼机。然后其中的某一个人快速地跑到一个公用电话亭,大声地问道:“是谁呼我?”

这是数字传呼机时代。虽然这种个人通讯工具的最终下场很惨,但是这种通讯工具在中国却有着长达十年地发展期,让摩托罗拉不仅赚翻了。还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地品牌形象。“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崇拜的形象写照。李思明一看到那些手持大哥大的人,就会忍不住发笑,这让曾智这位早两年就用上大哥大的家伙。最后都不敢将大哥大随身携带。怕让李思明太受刺激了发生什么意外。。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李思明很自然地想到了前世某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只是当时。还在读中学地李思明。没来得及使用上传呼机。手机就已经宣布呼机应该退休了,而且给他地印象似乎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现在他要制造传呼机,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1987年底的时候。他还特意让人买了个“大哥大”。摩托罗拉dynatac型移动电话,他倒不是拿来使用。捧着这么大的一个家伙。也塞不进口袋里不是?李思明曾用过或见过各种未来型的超薄超酷手机,可不会像那些暴发户一样一边在大街上行走,一边举着大砖头旁若无人地用广东话大声说话。专找人多的地方打。眉飞色舞。唾沫四溅——不知是为了移动而打电话,还是为了打电话而移动。有人羡慕,有人鄙视,更多的人是好奇那个砖头一样的玩意。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1988年的呼台还很少,使用者也很少,起初是一些特殊机关单位使用。比如那些经常移动状态的单位员工。但是李思明对这个市场很有信心。不为别地,他曾见过无数地人腰上都别着这么一个。无数高楼大厦上都安装着发射台,在他的眼里。寻呼业是仅次于彩电业较早放开的一个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bp机入网、代缴服务费”的招牌。它见证了一个时代地发展,一个从暴利走向无人问津的年代,一个社会运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的时代,一个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年代。

未来地那部电影《甜蜜蜜》中一个让李思明记忆深刻的情节,大致是说:刚到香港不久地黎明,发现张曼玉有一部bp机,黎明一脸羡慕地惊呼:“哇,bp机啊,你有bp机!你真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