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七十三章 数钱数到手抽筋(1/2)

当李思明的新作完成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十月了。

这部电影远比他前两部电影更让他头疼。不过他想到美金在向他招手。就什么也不会抱怨了。

大卫·弗兰克尔的宣传计划早在拍摄阶段,就已经铺开。也许是李思明的历史记录,也许是李思明本人的名人效应,电影圈内早就等着看他的这一部电影,是否真得像他曾经用无比肯定的语气说的“我的下一部更棒”那样好看。

当然,这其中总会有人更喜欢看笑话,有个笑柄着实不错,至少报纸上就有挖苦的素材了。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但是李思明自信自己是幸运的那一部分人,因为历史本来就是这样,找不出一点担心的理由。

1983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中国的国庆节,对于李思明和曾智来说是个黄道吉日。李思明在好莱坞的第二部电影《阿甘正传》在这一天首映。

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中国的老话很经典。去年的时候,李思明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在上映之时,得到关注度远远比不上今日,当时他只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小子,有谁会高看你一眼?是弗兰克尔厚着脸皮请的一些圈内人,包话纽约影评人哈里森·希曼。

这一次却是有很多人不请自来。这是今年弗兰克尔唯一不担心的事,当然李思明花钱的本事除外。

“汤姆,看着这场面,有什么感想?”李思明指着正在和弗兰克尔热烈交谈的那些影评人,导演,演员道。那些人最想见的却是李思明,尤其是那些演员,不过李思明找了个借口让弗兰克尔接待这些人。

“我不知道。”汉克斯的心情很不错,这个场面他第一次见到,有些紧张,“李,说真的,我要感谢你给我这一次机会。”

“感谢这种话,以后不要讲。你本来就是一位好演员,这只是你刚刚开始,我相信有那去一天,你将是好莱坞的大人物!相反的,如果你本人不努力,机会再多也没有用。”李思明笑着道,指着不远处正大方得体地与记者交谈的朱迪道,“你看,朱迪就不一样,她获得过一次奥斯卡提名,未成年时就已经出名,我想她第一次面对公众时一定也很紧张。你也要学着应对记者,这些记者就像你的情人,虽然你不想离开她,但最好不要天天见面!”

哈里森·希曼早已成了李思明的朋友,所以,李思明的这一部电影在拍摄阶段的所有幕后新闻,就是通过他透露给读者的。这一次,他当然来捧场,他虽听他的老朋友弗兰克尔吹嘘这部电影是如何如何的好,但是眼见为实是至理。

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在麦克肯纳电影公司的十足中国特色的徽标之后,无例外出现了导演李思明的名字。李思明看着这部电影少有的几个汉字,心中充满着骄傲,这三个汉字让喜爱李思明电影的美国人也能记住这方块字。

影片以一片白色的羽毛开头,阿甘用带着美国南方口音的语调对着等车的路人,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将观众带入历史之中。同时代的人,很显然被影片中的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所吸引,而阿甘则成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精神之源,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他使这些人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年轻一些的观众则被其中的黑色幽默所吸引,顺便温习一下美国历史,而其中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观,远比说教要生动的多。

哈里森·希曼想到了李思明的上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那部片子里说得也是希望,不同的是,那部监狱片让人压抑和绝望,这部《阿甘正传》则说明了上帝会奖励善良的希望,同时,它更包含了一种基调:向前,跑。这在影片中出现过多次。这吸引了甚至只喜欢轻松的娱乐片的观众,便说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魅力。

“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这是希曼的体会。

“入股工业光魔公司,也许是一桩挺不错的生意。”弗兰克尔看到片中的特效时,是这样想的。他这样想的时候,双方已经签约一个月了。不过令他更开心的,却是影片中他饰演的那个跑龙套的角色。

曾智更夸张。兴奋地指着画面,高声大叫:“看,那是我!”生怕没人知道是他。

小刀最安静,不过他后来承认:“我当时因为太激动了,不知道怎么表达一下。结果思考的时间长了一点,整部电影已经over了。”

当美国的爱迪生和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电影会如此的生动:它可以让人潸然泪下,可以让人情不自尽地鼓掌叫好,它可以让人受到教育启迪,也可以让人振奋起疲惫的精神。

李思明的《阿甘正传》做到了以上这几点。这可以从观众们的反应看得出来:当影片结束时,那片白色的羽毛又一次飘起,所有人起立,长时间地鼓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