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古代公务员记事 >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和李芳泽相处久了,潜移默化地也受了一些影响,为人处事变得沉稳老成了许多,不再是当初那个一激就动怒的少年了。

被叫做永台兄的那人听了这话好不生气!这周霁云先说自己读书少学问不足,然后又说他们连他都不如,不是在说他们读书少没学问么?

只是一时不知如何反驳,只得愤怒地盯着周霁云。

李芳泽侧头看了周霁云一眼,心道这小子辩才无碍么,适才的表现很好,终于有点长大的样子了。

另有一人不阴不阳道:“甚好,稍后还望还真贤弟不吝赐教。”

周霁云抱拳,笑道:“客气。”

火药味十足。

于是,连暖场都没来得及进行,就直接进入主题了。

某君质问李芳泽:“览君之书,专述拗相公理财之事,然我观拗相公诸法,皆为与民争利,以充国库。昔子罕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拗相公,其取利之法,乱国乱民,小人也,吾等耻之!“

李芳泽觉得这厮大抵孟子读的不错,孟子开篇就是梁惠王问利,然而梁惠王所问之利,是指富国强兵之利,因为那时魏国西有霸秦,东有强齐,南有猛楚,魏国吃了这三家许多亏,所以欲要变法图强,这才是他所说的利,非是私人之财利。然而孟子却偷换概念,说“王何必言利?”把这个“利”说成是私人之利。这一点,明初大臣刘三吾也曾指出,孟子答非所问。

此时,这位质问李芳泽的秀才,也学孟老夫子这一招,偷换概念,把王安石的强国富民之利说成私人之小利,哼,李芳泽也耻之!而且还故意蔑称王安石为拗相公,她表示非常生气!

李芳泽道:“诸君须明白,荆公之理财,非是为己,而是为国。荆公所言之利,非是为己,亦是为国,是为国之大利,岂是诸君所言之小利也哉?《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诸君岂能说君子不言利乎?且昔日苏辙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可见财利于国之重,而诸君却说以之为耻,敢问诸君,国财不足,士大夫与将兵之俸禄如何而来?一旦某处有灾,赈灾之款从何处拨?”

一人又说:“李兄之言不无道理,然则观荆公之助役法,竟也要官绅僧道出免役钱,何太功利!”

助役法和免役法是一起进行的,那时候的百姓要服役,这对于百姓是很苦的,于是王安石推行免役法,让百姓出一点钱,然后政【府】用钱去招工,就像先前李芳泽招商修路一样,是钱请工人修路,而不是叫百姓无偿修路。

以前士绅官吏僧道是不用服役的,然而王安石推行助役法让这层人也交钱,这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了。

可以想见王安石遭到了多大的反对。

李芳泽想到了宋神宗和文彦博的一次对话。

神宗说,变法导致士大夫不满意,然而却于百姓很有利的。

文彦博说,因为国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

王安石改革初期,就减免了士大夫的诸多福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士大夫的强烈反对,苏轼也曾说:自古以来,服役的人要用乡户,就像吃饭一定要用五谷一样。士大夫背井离乡去做官,为国效力之余享有一些乐趣是人之常情。如果厨房都变得萧条,就像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连饮食都变得这样粗糙,这不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苏轼算是一位名满古今的人物了,可是他也能说出这样的话,认为百姓服役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那时候有多少人为了免役不惜与兄弟分家,不惜残害自己的肢体,不惜自杀以逃避服役,他难道不知道吗?

李芳泽在写熙宁二年的时候着重写了免役法和助役法,因为她想要国家免除百姓的徭役,改用募役法。当然,她并不希望免除了徭役却还要交免役钱,她希望的是彻底没有徭役,可是这能不能成功她没有把握,但若不能成功,可以和王安石一样,行免役法和助役法。

要交钱,不能百姓独交,那些当官的也要交!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想到这些,李芳泽开口了:“为何官吏就不能服役交助役钱?敢问圣人可有明言?”

那人听李芳泽这么问,立刻愣住了,因为圣人确实没有明说官吏不需服役的话。

他有些牵强地反驳:“历朝历代都是这么个章法!祖宗之法,怎可轻变?”

李芳泽不想和他在祖宗的问题上纠缠,否则就会被扣上不敬祖宗的帽子。

她说:“百姓困顿,无钱可交,乡绅大夫,家有余粮。此间若是国家边疆有难,需钱打战,敢问诸公是支持继续叫百姓出钱呢,还是叫乡绅大夫出钱?”

那些读书人不是傻子,知道李芳泽这是挖了个大坑让他们跳,若说叫乡绅出钱,前面的问题就不攻自破。若是叫百姓出钱,那不是显得自己残忍无道?

于是现场出现了短暂的静默。

李芳泽冷笑,这群人和后来的东林党没什么两样,东林党背后是富庶的商家和地主,所以把商税往死里了降,北方因为打战穷的不成样子了,可是南方经济发达,富庶的不得了。国家之难他们不在乎,在乎的只是个人利益,他们不肯出钱给前方,好嘛,国家亡了,后来鞑子去了南方,还不把他们搜刮的一干二净,还来了个扬州十日屠杀?

典型地敬酒不吃吃罚酒!

我要是当了官,一定把你们这群地主豪绅折腾折腾!

李芳泽一想到大明亡国的事,胸中就豪气万丈了。

见面前的人窃窃私语却不说话,李芳泽添油加醋:“何为天之道?”

有人接话:“道,乃仁也。”

李芳泽却说:“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人咬牙切齿道:“昔日王安石变法,以至天下大旱,饿殍遍地,此合于天道乎?”

李芳泽不答反问:“先帝是好皇帝乎?”

“先帝恭俭有制、勤政爱民,自然是好皇帝。”就算先帝不是个好皇帝,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非议要稍加美化的,更何况先帝本就是一个好皇帝呢?

李芳泽心道,很好,进了我的笼子了。

“先帝是个好皇帝,可先帝朝时,黄河水患不断。还有咱们江西的一件事,就是弘治十七年六月,庐山暴雨,淹死无数民众。此亦是天灾,若如尔等所说,想必这灾是预示先帝不是个好皇帝,否则怎有此等灾祸?”

众人无法应答。

这一战,李芳泽大胜。

作者有话要说:表示非常抱歉,最近有事要忙,所以更新地慢了点,大家担待一些。鞠躬!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综漫]蛋糕与天然呆的正确使用方法 超级保安 蛇蝎美人 上海巴子 重生异界好种田 重生之守护 我是四爷儿媳妇 [红楼]皇子有礼 女神是怎样被坑爹的 [综武侠]我爸陆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