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物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
张英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直南书房,史载:“每从帝行,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曾充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书房自书对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晚年隐居安徽桐城龙眠山。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帝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度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清江浦,仍随至江宁。卒谥文端,雍正时赠太傅。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文端集》等。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重要身影。
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
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