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在塞外待够了的康熙终于要启程返京了。
每次来塞外总是能收获不少的皮毛,有胤祥打的有康熙太后赏的,这次除了那张熊皮,伊娆把剩下的一股脑全送给了林黛玉,年年来塞外,她最不缺的便是各色毛皮了。
在回程的路,林黛玉向伊娆展示的她画的塞外风景图,好歹在古代生活了二十多年,伊娆的鉴宝能力前世好了不少,林黛玉的画和她的诗词一样,都妙不可言。
伊娆笑嘻嘻的说要收藏一副当传家宝,林黛玉听了,也不谦虚,说塞外的风景皆在她脑,等回京之后给伊娆画一副更好的、足够担得起传家宝这三个字的画作。
伊娆笑着点头,盯着林黛玉脸颊的梨涡,一个念头突然浮现在了脑,林黛玉还有荣国府的那一帮人明明是《红楼梦》的人物,如今却真实的出现在了眼前,那长篇名著《红楼梦》怎么办?历史到底还有没有这本书?
不如她亲自动手写?啊不,是不如她找人来写?
这个念头一出现便如疯草一般生长起来,怎么都消不下去,伊娆去找胤祥商量此事,胤祥白了她一眼,道“一本书而已,值得你如此挂心吗?”
若是史书巨作倒还罢了,只是一本小说而已,不存于世也没什么关系。
伊娆哼了一声,骂了他一句老封建,虽然是小说,可也是后世人研究清朝历史的一个依据,况且《红楼梦》在后世养活了多少人呐,不说那些写《红楼梦》同人的络写手,光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养活了无数的专家学者。
胤祥拗不过伊娆,只能答应她去寻找一个名为曹雪芹或者与曹雪芹身世相似的人,伊娆坚信唯有身世曲折坎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作品。
等回了京,已经是十月份,胤祥又忙了起来,吏部管着官员的升迁考核,每到年关便很忙碌。
百忙之,胤祥抽空向康熙提出了他存于心已经半年的想法他想派一个考察团,去西方各国看一看。
胤祥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他想去南怀仁的故乡看一看。
南怀仁,利时人,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是康熙的科技启蒙老师,精通天历法,擅长铸炮,曾担任工部侍郎,官居二品。
胤祥说“皇阿玛,南怀仁会的那些东西,儿臣实在是非常向往,所以想命人去他的故乡看一看,若是有更好的器物,那带回来,像那些天、历法倒还在其次,但铸造红衣大炮这技术,实在是令人心惊,红衣大炮的威力,皇阿玛您也清楚,若是其他地方的人用红衣大炮更厉害的物件来攻打大清,那大清危矣。”
红衣大炮四个字触动了康熙的神经线,红衣大炮的威力他知道有多大,不过自打南怀仁死后,这红衣大炮二十多年一直维持原样,坏了之后连有人会修都不会,胤祥所说的很有道理,万一海外突然冲来一批人,用精良的红衣大炮甚至红衣大炮更威猛的工具来攻打大清,大清的铁骑,还真不一定能扛得住。
“你所虑甚是。”康熙的心情颇为沉重,虽然国人一向把工当做不得台面的巧淫技,但不得不说,这巧淫技搞得好了,真的能颠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