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好似闲逛一般的在顾芳怡的书桌、书架旁走动浏览,时而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翻阅一下,时而看看顾芳怡桌上的摆设。
要说顾芳怡虽然是个女子,按理来说也用不着什么书桌,不过内务府倒也没有轻视这一点,哪怕是可能无用的书桌,倒也装帧的好似大儒宗师一般。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莲荷。
书桌上还有顾芳怡自己临摹的佛经字帖,抄写的大多也是观音心经,大悲咒等正这些慈航妙典,顾芳怡的字是典型的簪花小楷,其字娟秀,却又透着一股刚毅的疑问,倒是有了几分铁画银钩的感觉。
康熙酷爱董启章的字,不过对于其他的字体也不是没有研究的,顾芳怡的字虽然没有大家之风,却有些自成一派的感觉,不过到底字体稚嫩,难等大雅之堂。
顾芳怡到底是个女子,还是紧锁深宫的后宫妃嫔,又是出身蒙古,能够写出汉字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更不要说是写的还不错,怕是比之佟妃也不差几分了。
而且康熙还在这些字帖之中发现了宫规的痕迹,每一个头饰标准的蝇头小楷,字体工整,力透纸背,可见书写之人甚是用心,顾芳怡当初所言自罚抄写宫规百遍也不是虚言。
不得不说,就这么一手字,就足以让康熙对顾芳怡刮目相看,没想到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粗鄙之人的顺嫔居然还有这等本事。
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写字风格往往和这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看到这几幅字,康熙心中原本对顾芳怡的感官倒是有所不同。
这段时间顾芳怡手段齐出,让康熙原本有所放松的精神又被激起,此次前来也不仅仅只是因为马佳庶妃的劝告和顾芳怡解禁应该来一趟,还有便是许久未见之下,康熙对于顾芳怡是不是真的如表现的那般冲动桀骜有所怀疑。
不过如今看着这几幅字,康熙的心倒是安定了不少,人说自如其人,顾芳怡的字虽然是簪花小楷,其中也有几分娟秀的问道,却也不可避免的透露着其中的锐气,也正是这股锐气让康熙相信顾芳怡的内力还是蒙古贵女的桀骜。
若是顾芳怡知道康熙因为自己的几幅字帖就打消了对自己的疑惑,不知道有多高兴,不过虽然不知道康熙是怎么想的,但是康熙身上原本那种晦暗不明的气息一下子消失不见,也让顾芳怡定了定神。
说起来很多,其实这些事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罢了,无论是顾芳怡还是康熙内心的想法都是短短一瞬。
两人的脸色自始至终就没有变化过,若不是顾芳怡能够感受康熙周身的气场变化,还真没办法把握住这位千古一帝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