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
杨一民并沒有呆多久.他又到了小学的教学楼.小学教学楼的楼梯口.有一名老师在值守.见杨一民过來.喊道:“杨校长好.”
旁边几个小学生也齐声喊道“杨校长好.”
杨一民笑道点头.对那位老师说道:“辛苦了.”
“沒事.应该的.”
杨一民觉得秩序突然就有了.和中午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说明是什么问題呢.只能说明一点.是行政班子有问題.但班子的问題到底在哪里.这是不好探究的.
或许这就是两位局长所说的复杂性.杨一民回到办公室.再次认真研究城郊中学教师的结构.九十年代中期进校的老师占绝大多数.如果将现在老师的年龄减十岁的话.绝大多数老师当时的年龄是二十多到三十几之间.当时学校初建.又在城边.学校虽然硬件不错.但环境却不好.按理老师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杨一民心里觉得自己心里有了底.
杨一民下午将所有的时间放在学校巡视上.向红梅沒课.杨一民让她跟自己一起.这样做杨一民有两个目的.
一是表明自己是信任向红梅的.让向红梅知道自己对他的信任.虽然学校老师对向红梅意见大.但都知道向红梅有背景.不敢说.向红梅也肯定清楚.现在这种情况.向红梅可以感觉很有面子.
二是杨一民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工作想抓出成绩.现在知道的最大障碍极有可能就是向红梅.因为她在学校有很多特权.而杨一民后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削弱她的特权.但又得让她支持自己.
让她跟自己一起看看.自己再说说自己的看法.让向红梅认识到问題的严重性.自觉地站在自己改革的一面.这就是杨一民想达到的目的.
两人走得慢.有些地方向红梅向他介绍.有问題杨一民对向红梅说自己的想法.两人有很好的沟通.到了小学教学楼.杨一民边看着低段的教室内的学生.边对向红梅说道:“向姐.低段学生太挤了.应该扩班才行啊.”
“是啊.但人员不够.不好安排.初中老师人多.小学老师人少.前段时间统计人员需求时学校又沒报.要增加就得增加几个班.人员需求至少得几个吧.”
“我们有沒有区乡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老师的信息啊.”
“沒有.这事校长以前沒说过.谁会管啊.”
下午召开职工会.杨一民安排由陈校长和向红梅安排所负责的工作.接下來就是他讲话了.他也算对学校情况有了一些了解.虽然很不满意.但还不能说得太过火.因为原因和结果的表象并不能让自己了解深处的东西.如果自己说深了.往往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只能就事说事.
“我先向大家通报一下学生的情况吧.从昨天到今天.受伤学生和家长有几次情绪波动.一是昨天早上对学校的处置不满.不了解.要來闹事的.另外就是昨天晚上.学生家长觉得学校沒理他们.所以心里不舒服打算集结一起到学校评理.第三就是今天早上.一伙专门帮病人闹事的人正在和一名学生家长商量.打算借助这一机会捞钱.不过这些事情通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现在已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