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奉天殿广场。
今日是朔望朝,京城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都要参加。
朱由检身穿袞龙袍,百官覲见,山呼万岁。
通常来说,这种形式的朝会的意义更像是聚会,而非议事,君臣行礼之后,皇帝说点客套话,大概意思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大明,然后內阁首辅代表百官回应些客套话,表一表忠心,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有重大事,或者要紧事,当场拿出来说一说,也是可以的。
可是,今日的朝会却有所不同。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即將发生的事。
在眾人的注视著,陈名夏正了正衣襟,缓缓出列。
“启稟陛下,臣翰林修撰陈名夏,代表国子监一百二十名贡生,奏上!”
魏藻德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龙椅上的崇禎皇帝,然后默默把头低下。
六部尚书脸色各不相同,却都没有阻拦。
范景文和魏藻德的心態差不多,你们爱闹就闹去,我不管,我也不掺和。
其余诸位则是假装不知情,因为有些话需要从年轻人嘴里说出来,效果更好一些。
朱由检早有准备,淡淡一笑,说道:“陈翰林,你可是朕钦点的探郎,有什么话,直接说吧!”
陈名夏躬身道:“臣諫言,陛下近年来虽励精图治,意图重振大明之威,然则国之大计,在於安民。近月以来,边疆战事频起,虽彰显陛下恢復河山之志,但兵连祸结,国库渐空,百姓疲於奔命,实乃国家之殤。”
“我大明当前之要务,非在於开疆拓土,而在於固本培元。连年征战,不仅消耗了大量国力,更使得民间怨声载道,田地荒芜,粮食减產,百姓生活困苦。”
“臣代表国子监一百二十名贡生,恳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召回前线兵马,停止无谓之战,转而致力於农业发展,减轻赋税,鼓励农耕,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库得以充盈。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国泰民安,大明方能长治久安。”
奉天殿广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等著崇禎皇帝做出回应。
今日之事,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崇禎皇帝妥协,下旨召回兵马,转而发展民生。
要么就是陈名夏当场挨一顿廷杖,被打个半死后,再扔到午门之外。
如果是前者,陈名夏就贏了,从今以后,就是青年学子之首。
而如果是后者,那就……贏的更彻底了!
大明的读书人向来以直諫为荣,如果挨了廷杖,那便是莫大的荣耀,此后在朝廷的地位蹭蹭往上涨,不夸张地说,入阁只是时间问题。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101 看书网解闷好,101????????????.??????超流畅 】
朱由检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缓缓开口:“朕出兵討伐建奴,正是为了大明长治久安。建奴屡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朕若不出兵討伐,何以安民心?何以保社稷?”
“卿家口口声声为民做主,当建奴大军屠杀我大明百姓之时,卿家为何不去跟建奴说,让他们收起好战之心,回关外种地去?朕身为一国之君,岂能坐视百姓受难而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