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知道,陛下正在用他的真诚与抱负,一步步贏得这些未来可能成为股肱之臣的年轻人的心。
而隨之,刘冲的目標,则指向了襄阳本地的世家大族。
这一步,由与刘冲交好、且出身襄阳大族马氏的马良(字季常)牵线。
马氏虽不似蔡、蒯两家那般显赫,但在襄阳乃至荆州亦根基深厚,族中子弟多出仕州郡,在士林中颇有清誉。
马良之父马矩,官居郡功曹,为人方正,虽依附刘表,但对蔡瑁等外戚权贵把持朝政(指襄阳小朝廷)亦心存不满,更心系汉室正统。
这一日傍晚,刘冲借探討学问之名,在马良的引荐下,亲临马氏府邸。
马矩早已从儿子口中得知这位“同窗”的真实身份,更听闻了他近日抚恤军民之举,不敢怠慢,恭敬地將刘冲迎入书房密谈。
盖聂如影隨形,立於书房外廊下,气息內敛,却如磐石般守护。
书房內,烛火摇曳。寒暄之后,刘冲並未过多绕弯,他对著马矩,坦诚了自己对襄阳局势的担忧。
“马公,如今襄阳危如累卵,孙坚在外猛攻,城內人心惶惶,荆王虽尽力守御,然……唉。”刘冲嘆了口气,语气沉重,“朕虽居深宫,亦知江山社稷之重,黎民百姓之苦。只是势单力薄,空有天子之名,难行天子之实。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亦非荆州士民之福啊。观蔡、蒯诸公,似更重家族权位,於汉室大统,未必如马公这般赤诚。”
他直接点出了蔡、蒯两家与刘表集团的核心问题,並將马矩置於“赤诚”汉室的位置上。
马矩是个精明而谨慎的人,他自然听出了刘冲的弦外之音,更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子的敏锐与直接。
他没有立刻表態,只是抚须沉吟道:“陛下心繫社稷,体恤下情,老臣感佩。只是如今强敌环伺,一切还需以守住襄阳为重。荆王……自有其考量。蔡、蒯诸公,亦是为荆州安定出力。”
他话语谨慎,既表达了对刘冲的认可,也未直接否定刘表。
刘冲知道急不得,便转而称讚马良才华出眾,乃国之栋樑,希望马氏能多为国效力。他语气诚恳:“季常兄才思敏捷,性情敦厚,他日必为朝廷柱石。马公一族,忠良传家,值此危难之际,正需马公这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扶保社稷。”
临行前,他意味深长地说道:“马公,汉室倾颓,正需忠良之士奋力扶持。他日若有所需,或局势有变,还望马公与季常能不忘今日之言,助朕一臂之力。朕虽年少,亦知信义二字,必不负忠臣之心。”
这番话,既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诉求,又给马家留下了余地,未將对方逼到必须立刻站队的地步,更许下了未来的承诺。马矩恭敬地將刘冲送出府门,望著少年天子在盖聂护卫下离去的背影,眼神复杂,久久不语。
“父亲,陛下他確实不同。”马良在一旁轻声说道,他也感受到了方才谈话中不同寻常的氛围。
马矩缓缓道:“此子……年纪虽小,然胸有沟壑,目光深远,更难得有此仁心与魄力。他日若得风云相助,非池中之物也。只是,龙游浅水,尚需时机啊。我马氏……或许该早做打算了。”他最后一句声音极低,仿佛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