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 番外三 至治长歌,盛世华年

番外三 至治长歌,盛世华年

这一声“陛下“,不再是出於礼节的称呼,而是凝聚了他一生的承诺与追隨。

庆帝听著这熟悉而又久违的称谓,眼中骤然爆发出明亮的光彩,竟忍不住沙哑大笑起来,儘管笑声因虚弱而显得有些气短,其中的开怀与满足却丝毫不减。

“好!这就对了!”

他连连说道,目光缓缓扫过这熟悉的宫殿,最终又落回贾玌已显风霜却依旧坚毅的面庞上,语气充满了回味与满足;

“这几年......朕......很快活。真的,比当皇帝坐在那龙椅上批一辈子奏章,快活多了。”

庆帝微微喘息了一下,继续道,眼神变得悠远,仿佛又看到了那五年纵情山水的时光:

“看了咱们一起打下的江山,看了你治下的海晏河清,看了百姓们脸上真心的笑......朕这心里头,踏实,也.....再无遗憾了。”

庆帝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带著一种穿透岁月的感慨:

“天戈,回想这一生......朕最大的幸运,不是登基为帝,不是开创这所谓的『至治盛世』......而是遇到了你......”

“陛下......臣......“

贾玌被他这番话语说得泪流满面,紧握著庆帝的手,声音哽咽难以成句。

离別,总是贯穿人生始终......!

庆帝吃力地抬起另一只手,轻轻一挥,止住了贾玌未尽的话语。

他深深望进贾玌含泪的双眼,用尽最后的气力,一字一句,缓慢地说道:

“朕这一生......上无愧於天地祖宗,下无愧於黎民百姓......开创盛世,四海宾服......“

他微微喘息,目光越过贾玌,仿佛望穿了宫墙,望遍了这万里江山,最终又落回贾玌脸上,带著无比的欣慰与释然:

“更难得的是......得知己如天戈,得良臣若肱骨......君臣相得,善始善终......“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却字字千钧,如同刻入史册:

“此生......已无憾矣......“

“若......若有来世......“

庆帝的嘴角勾起一抹真挚的笑意,目光渐渐涣散,最终轻声道:

“愿......再续......君臣缘......“

话音裊裊,终不可闻。

那只一直紧握著贾玌的手,终於无力地垂下。

“父皇!”

“上皇!”

寧寿宫內,悲声骤起,哭声瞬间连成一片。

承泰帝扑到榻前,泪如雨下。

太上皇后几乎晕厥过去,被宫人慌忙扶住。

贾元春亦跪倒在地,无声痛哭。

贾玌依旧保持著半跪在榻前的姿势,紧紧握著那只已逐渐失去温度的手,久久没有鬆开。

他低著头,双肩几不可察地微微颤动。

这位在千军万马前不曾变色,在庙堂风波中始终屹立的辽王、神策上將,此刻如同被抽去了所有力气,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与追忆之中。

窗外,细雪不知何时已变得绵密,无声地覆盖著宫殿的琉璃瓦,將整个皇城染成一片素白,天地同悲。

承泰九年冬,太上皇庆帝驾崩於寧寿宫,享年五十有九。

承泰帝尊諡號曰 “圣祖神武文皇帝” ,庙號 “太宗”!

消息传出,举国同悲,万民縞素。

宫廷內正式的哀悼尚未完全铺开,民间的悲痛便已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这位被尊为“天可汗”,又曾被百姓亲切称为“老皇爷”的帝王,其驾崩的噩耗,让整个大庆的锦绣河山仿佛瞬间失去了顏色。

在辽东,为感念天可汗之恩,各地很快纷纷建立起他的长生牌位与简易祠像,香火日夜不绝,感念其收復河山、带来太平之恩德。

在江南,听闻噩耗的百姓无不嘆息垂泪,许多人家甚至因感念其多次“普免钱粮”的深恩厚德,悄悄在家中掛起他的画像祭拜,念叨著:“是这位老皇爷让咱们过了几十年安生富足日子啊!”

在中原腹地,他曾下令兴修的水利工程依旧在滋养著万顷良田,他曾减免的赋税让无数家庭得以休养生息。

乡野间的农夫放下锄头,妇人们掩面哭泣,村落旁原本供奉土地爷的小庙里,一夜之间也多出了“圣祖文皇帝”的牌位,烟火繚绕,寄託著最朴素的哀思与感激。

甚至在漠北草原,那些已归附多年的部落,闻听“天可汗”驾崩,首领们亦纷纷率眾依照草原传统,宰杀白马,面向南方长跪不起,以最崇高的礼节,送別这位让他们既畏惧又敬仰的天下共主。

【后世·青史丰碑】

承泰帝在位三十载,承继父志,守成有余,天下晏然。

辽王贾玌始终恪守承诺,以顾命大臣之尊,尽心辅佐,直至承泰帝晚年驾崩,其子继位,是为显德帝。

贾玌以古稀之年,再次毅然担起辅政之责,扶保新君,稳定朝局,將“至治-承泰”盛世的余暉,延续至显德初年。

显德十二年,春。

辽王府邸,一代传奇贾玌,於九十九岁高龄,在满堂儿孙的环绕下,无疾而终,安然辞世。消息传出,举国震悼,哀慟之情,更胜於商贾罢市,学子停课。

显德帝闻讯,悲慟不已,亲临王府致祭。他感念贾玌辅佐三朝、奠定盛世之不世功勋,更念及其与皇祖庆文帝之间“愿再续君臣缘”的千古佳话,特下明詔:

“辽王贾玌,功盖寰宇,德配天地。文能治国,开创法典,安抚万邦;武能安邦,横扫六合,定鼎四海。一生忠勇,三朝柱石,於国於民,厥功至伟。”

“著,追封 『文武王』 ,諡號 『忠武』 ,以帝王之礼,国葬之仪,厚葬於太宗文皇帝陵寢之侧!”

“文武王”!

此詔一出,天下皆惊,隨即万民称善,朝野膺服。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未有人能以“文武”二字同时封王。

此封號,空前绝后,却无人觉得不妥,只因贾玌一生,正是这二字最完美的詮释。

葬礼之日,文武百官,无论派系,皆痛哭失声,联名上表,公推贾玌为 “大庆第一完人” !

此称颂,顷刻间传遍天下,深入人心。

显德帝顺应舆情,更特颁恩旨:“准天下州府,凡立太宗文皇帝圣像处,皆可並肩立文武忠武王贾玌之像,共享万民香火祭祀,永为后世景仰!”

此令一下,自辽东至岭南,从西域到东海,无数城镇乡村,纷纷塑起两尊並肩而立、等高齐平的雕像:

一为开创“至治盛世”的太宗文皇帝秦戩,一为守护盛世、被誉为“第一完人”的文武忠武王贾玌。

他们一个开创,一个守护,共同构成了那个煌煌盛世最深刻的记忆,也成为了后世衡量君臣之道的最高標尺。

【尾声·精神永存】

自显德朝后,贾玌之名,已超越人臣范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徵,融入大庆的血脉之中。

后世史家评价曰:

“文武忠武王贾玌,实乃集忠、勇、仁、智、信於一身之千古奇男子。

其为臣,忠贞不二,善始善终;

为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为族长,光耀门楣,福泽子孙;

为人,信守承诺,有情有义。其生平事跡,非『完人』二字不足以概之。”

歷代大庆皇帝,皆以贾玌为楷模教育皇子,训诫臣工:

“为君当如庆太宗文皇帝,知人善任,推心置腹;为臣当如文武忠武王,忠勇无双,文武兼资。”

朝堂之上,文武群臣,亦皆以贾玌为毕生追求的境界。文官以其“谦冲自牧,功成不居”自省,武將以其“横扫六合,忠勇卫国”自励。

他的故事,被编成话本,写入传奇,在茶楼酒肆、田间地头世代传唱。

那个十二岁从军,二十岁封王,与君主肝胆相照,共同开创並守护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贾天戈”,早已不仅仅是史书上的一个名字,而是化为了一个民族关於忠诚、勇气、智慧与信义的永恆图腾。

他与太宗文皇帝並肩而立的雕像,歷经风雨,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各地的祠宇之中,默默注视著这个他们曾为之奋斗终身的江山。

盛世或许有起伏,王朝终会有更迭,但那份由他们共同铸就的、超越君臣近乎知己的情谊,以及那份“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完美人格理想,却穿越了时空,激励著后世一代又一代人。

煌煌盛世,因他们而开启,也因他们的精神而绵延不绝。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大明黑帆 从仙吏稳成大天尊 四合院:1948年没有傻柱只有 重生六零撕破脸,搬空家产杀疯了 开学第一天,我坐直升机去报到 资本家小姐搬空宝库,嫁绝嗣机长 我,阴天子,区区女鬼找我索命? 被全网黑后,我靠种地爆红全网 我这个邪神可太正了! 四合院:我叫易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