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就连秘书的活都干上了啊?
说起这个,陈涣也很头疼:“一直在找,不如齐天一的连他那关都过不去,比齐天一强的、”
陈涣沉默了一下:“你能想像我和齐天一在一个办公室里当秘书,服务一个老板吗?”
林中月也沉默了。
那她还真不能。
她甚至怀疑到时候写字楼爆破都不需要请施工队。
陈涣臥室里的小书房,最早是留给他写作业用的,也就几十平,空间不是很大。
因为两人的工作属性,他们搬回来之前,陈涣特意让人重新装修了一下。
现在两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区,一人一面墙,互不打扰。
但总归都在一个屋子里,也不太远。
陈涣脚下一个用力,坐著椅子滑了过去,到林中月身边的时候,他还来了个传统脚剎。
林中月:“……”
陈涣殷勤的帮她捶肩:“所以林总再多担待一下。”
他痛心疾首:“毕竟像是齐天一那种直鉤都咬的冤大头,也很难找到第二个了。”
“而且我还得考虑对方和齐天一的相性。”
林中月有理由怀疑,冤大头这个形容词,並不独属於齐天一。
冷哼一声,林中月把他那越锤越往下的手拿了下去,敦促道:“快点去干活,不许偷懒!”
没道理她在累死累活的加班,陈涣反而在一旁划水!
陈涣抬手在额间比了个二指礼,嘴上油腔滑调的应下:“好嘞。”
好在现在已经是新书上架前的最后確定阶段了。
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已经完成,只要出版社那边不闹么蛾子,就不会再出什么差错了。
林中月看著吊在自己面前的胡萝卜。
又想想因为工作日渐消瘦,但还被陈涣强制勒令必须晨练的温清然,微妙的找到了一些平衡感。
九月下半旬,陈涣的第一本书《宋氏启蒙故事新编》正式在线上线下各大平台铺货。
首印来到了夸张的十万本。
这对很多第一次出书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难想像的数字。
最开始出版社给的数额也是保守的一万本,毕竟市面上大多数普通作者都是五千到一万首印。
但林中月觉得不行,她亲自去跟出版社谈,最后谈到了五万本。
都不考虑陈涣这边的粉丝,单单是温清然的粉丝加成,一万本都不可能够卖。
是的,虽然陈涣起诉不良粉丝,给追星人买辅导书套装,无聊了还会去评论区隨机挑选小朋友欺负,但一到需要衝销量的时候,陈涣还是立刻想到了他们。
这怎么不是一种双向奔赴呢!
只是在林中月都已经谈好后,陈涣又改主意了,直接乘了个二,要求首印十万本。
林中月当时根本没考虑临时加印这么多,印刷厂都要印出火星子了这种可能性。
因为陈涣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陈涣说:“山区的孩子为什么就没权利读到第一版书?”
“因为生在山区,他们就必须读那些老套的、过时的、別人都看掉了页的旧书吗?”
林中月很难形容自己第一次听到这话的震撼感。
当时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印,给他印,实在不行,自费也印。
因为在她从小到大的观念里,应该说更多人的观念里,都是穿腻了的衣服、看烦了的书,才会被捐出去。
哪怕她现在身处来钱很快的娱乐圈,仍然保持著这种刻板观念。
但陈涣说:“那只是在处理家中不要的废品,清空了杂物的同时顺便做慈善。”
林中月还记得陈涣说这话时的神情,是难得一见的正经。
他当时这样告诉她:“这没什么不对的,这是一个普通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我不一样,我受到这世界的馈赠太多,天然的就应该做到更多。”
林中月还能说什么?
她嫁的男人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散漫,实则拥有如玉石般剔透的品质。
他从不標榜自己是个多么有爱心的人,却比这世间大多数做慈善事业的人都要发自真心。
林中月理所当然的就要支持他。
但出版社觉得不行,五万首印,出版社已经承担很大风险了。
陈涣也没为难他们,所以后面的五万本,还真是陈涣自费印刷的。
十万本,不管是对印刷厂,出货打包仓库,还是被派去直播的温清然,都有著不小的压力。
上架开播前,陈涣还给温清然做心理辅导。
“不是你粉丝天天在我围脖底下刷屏说想见你吗,给大家一个机会。”
温清然欲言又止:“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是想看到营业的我?而不是去卖书的我?”
陈涣:“卖书怎么就不是营业了?”
他开始给温清然扣帽子:“你是不是看不起小商贩?”
温清然:“……”
陈涣:“你要不现在下楼问问便利店老板,他是不是在开门营业?”
温清然:“我播。”
別给他带帽子了,按陈涣这个扣锅的方法,他现在应该被抓起来批斗。
跟陈敬山绑一排那种。
算了!陈涣自有他的道理!
靠著自我pua,温清然成功说服了自己。
只是一直到了开播当天,温清然都还在思索自己该介绍什么。
他甚至特意抽空去別人的直播间,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卖货的。
结果他发现,別的直播间一个商品只介绍几分钟,讲讲功能和优惠活动也就过去了,可他只有一样商品,却需要播两个小时。
温清然:“……”
抱著学习的態度,他又找到了陈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