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赛前研究
虽然比赛还有两天开始,但是赛程一出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
每一组的对局都是强强对碰,虽然大家都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但要说必胜除了尹江以外还真没谁有底气。
接下来的两天,四位棋院出来的棋手经常凑到一起研究备战。
本来这种比赛一般都是各自准备各自的,他们很少在赛前相互交流研究。
一方面大家之后可能都是对手,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棋思路和风格都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研究过程都会变成没有结果的辩论。
但是尹江这人实在是好用,虽然对於布局的理解大家接受不了,但尹江属於全方位的强,中盘和收官也能给出很好的意见。
“这里能脱先?”马小春之以鼻。
三个选手里他是最有傲气的,所以也更难接受尹江的新思路。
对於马小春这种对自己十分自信的选手,除非你能给出足以证明论点的步骤,否则他是很难转变思路的。
他需要先知道原理,才能接受结论。
正如二路爬的价值判断一样,尹江觉得可下,却无法证明其中的道理。
但某种程度上马小春的想法也没错,先捞后洗说起来容易,实际哪有那么简单。
围棋的胜负是靠一颗又一颗棋子圈出来的,不是掌握了理论就能贏的。
捞完了,破不掉空,这才是马小春最常见到的情况。
甚至到后来的所谓的狗老师一选和ai符合度也都只能作为参考,当你没有足够水平的时候还不如老老实实下些人类招数。
狗老师下狗招,那就是神之一手,百分之百胜率。
如果这一手是狗招,下一招不会了,那这就变成勺子了。
对於这个问题尹江也很无奈,因为这確实是需要体系化的培训。
而且他也只能从狗老师那里学到一小部分思路,再转述出来折损率太高了。
但更令尹江头疼的是,虽然马小春是最难接受狗招思路的,但却也是吸收的最快的。
只要你能说服他,他就能改。
尹江看了一眼刘晓光,这位才是油盐不进,就是要不讲道理的进攻。
刘晓光和马小春不一样,他知道尹江强,而且也知道尹江的强是基於理论基础上的,但他改不了。
他本来学棋就晚,又习惯了作战风格,所以想转换一下风格都做不到,经常走著走著就拐到进攻方向了。
最合尹老师心意的还是曹大源,功底扎实,人性格也好,说什么听什么。
其实如果要挑一个最適合培训狗招的选手,那就只能是李昌浩。
从布局到中盘,从中盘到收官,李昌浩都是最像人工智慧的选手。
可惜是对手,不是队友。
最近棋赛不多,应氏杯也只能吸收到马小春他们几位选手参加,除了尹江以外其他年轻棋手都还在升段赛和国內锦標赛里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