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三路爬,赚翻了
应氏杯的第一轮比赛已经只剩两场,一场是曹大源对王铭琬,另一场是江铸九对阵台湾省小將周俊勛。
今天来观赛的棋手不少,主要是想来看看未来的对手风格以及状態如何,而且今天还会公布后续的赛程对阵情况。
尹江和刘晓光还有马小春一起来的,大家虽然是竞爭对手但更多的还是队友,而且现在尹江已经展示出了足够的实力,跟著他来看棋也能收穫不少新的视角。
几人是来看曹大源的比赛,虽然另一盘的江铸九也是华国选手,不过懂的都懂。
而且剩余这两盘棋的选手也比较有意思,其实都是华国棋手。
江铸九是出走选手,曹大源不必多说,而另外两位都是台湾省的,只不过王铭琬早早地就去了霓虹学棋,而周俊勛则是少见的台湾省本土棋手。
王铭琬的外號,怪腕。
就是因为他的棋风特殊,经常在布局和中盘阶段怪招连连,变化莫测,
布局阶段进行的很快,马小春和刘晓光都各有盘算,所以都没和尹江討论。
相比起尹江的各种奇怪招数,曹大源王铭琬这些已经在棋坛廝杀很久的棋手显得格外正常。
无忧角、双飞燕等大家颇为熟悉的定式都偶尔会用出。
两人行至三十多手,都是一些常见的布局思路,不过右下角稍微出现了一点变化,王铭琬白棋再四路一直压,把曹大源的黑棋从右一直逼到左边,这样白棋在外边形成了一根长棍。
“王铭琬连压四路,会不会让他外势太厚了?”
刘晓光依旧是喜欢作战的风格,对於厚重的外势天然就不喜欢。
他最喜欢的是那种比较轻盈的,追求布局效率的风格。
因为越快意味著破绽越多,这样进攻起来才更有可能凿穿。
“是有一点厚了。”马小春和刘晓光的风格不同,这次的意见却是一样的。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寻常的外势一般连续三四颗棋子挨在一块,这就已经能辐射出不少压力。
而眼下白棋七颗棋子连绵,左边还有五颗棋子接应,厚的像一座山。
曹大源的收穫就非常直观了,三路爬了很远,沉甸甸的目数已经落入袋中。
“尹世冠怎么看?”刘大锤和马小春商量完,觉得问题不大,过来找尹老师諮询正確答案。
“赚,血赚,赚翻了!曹老师这能输我都看不起他。”尹江斩钉截铁。
在场的不只是他们三个,还有几个松海市的棋手在,除了尹江以外都觉得是王铭琬赚一点。
原因也大体相同,如果是三四颗棋子的外势,那是双方两分的局面,但如果是这样一大片的外势,那之后的大模样就太硬了。
即使再认可尹江的实力,马小春和刘晓光也都不太能接受他的意见。
如果是对杀的话,大家还可以通过变化图的方式来辩出一个对错。
但布局的优劣,那就只能是各说各的道理,
尹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对於厚薄价值的认知不同,这就又不得不提到经典的点三三爭议了。
除了已经被尹江说烂了的二路扳粘,还有一点是狗老师带来的革新,那就是目数的价值。
在一直以来的古谱看来,二路爬是禁忌,是血亏,三路爬勉强可下,四路爬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