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上午,村长秦茂山再次来到秦思齐的小院。这次,他神色间多了几分认真。
秦茂山关切地问道:“思齐,年也拜得差不多了。你打算何时动身回武昌府?书院开学在即,学业可不能耽搁。”
秦思齐早已思虑过此事,答道:“茂山叔,我打算十六出发。一则让母亲在家乡再过个元宵节,二则时间上也充裕,不至於太过匆忙。”
秦茂山点头:“好日子!你放心,这次就按说好的,让明慧和实诚两个孩子护送你和你娘回武昌。十六那天我和你大伯赶著牛车,送你们到码头。行李物件都放在牛车上,人也坐得舒服些。”
又嘆了口气道,“这一去,又得好些时日。你安心在府城读书,待到清明过后,我再带著族里人去武昌看望你。”
十六这日清晨,天色微熹,寒意袭人。但白湖村的村口却聚集了全村族人。大家都是来为秦思齐母子送行的。
牛车已经套好,秦明慧和秦实诚两个小伙子精神抖擞,早已將行李装车固定好。秦实诚果然人如其名,手脚麻利,力气也大,默默地將重活都揽了过去。秦明慧则更细心些,检查著书箱是否綑扎牢固。
秦思齐虚扶著母亲,与送行的族人一一话別。刘氏不断叮嘱著大伯一家要保重身体。乡亲们则围著秦思齐,说著“一路顺风”、“金榜题名”的祝福话。
最终,在一片叮嘱和祝福声中,牛车缓缓启动,驶离了白湖村。秦思齐回头望去,依然能看到村口那些模糊而亲切的身影,久久没有散去。
牛车顛簸,行了半日到达码头。秦茂山和秦大安帮著將行李搬上雇好的客船,又再三叮嘱了秦明慧和秦实诚一番,这才依依不捨地目送客船离岸。
一路水路跋涉,虽有波折,但总算平安抵达。武昌府码头的喧囂繁华,与白湖村的寧静质朴形成了鲜明对比。
秦思齐熟门熟路,雇了辆马车,载著人和行李,先直奔秦记酒楼。
时近午后,酒楼里客人不算最多。掌柜秦茂才正在柜檯后拨算盘,一抬头看见秦思齐一行人进来,先是一愣,隨即大喜过望,忙从柜檯后绕出来。
秦茂才快步上前:“思齐!弟妹!你们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
秦明慧喊了一声:“大伯。”秦茂才跑过去看看了侄儿。
秦思齐笑著解释:“茂才叔,一切顺利。族里安排明慧和实诚暂时给我当一下书童。”
秦茂才又打量几眼实诚,满意地点点头:“思齐你身边是该有个人照应。你们一路辛苦,先回小院安顿!晚上我让厨房炒几个好菜,送到小院去,咱们好好聊会!”
秦思齐思索片刻道:“正有此意。那我们先回小院收拾一下,晚些时候等叔过来。”
小院久未住人,需一番打扫。秦实诚抢著干起了洒扫庭除、搬运行李的重活,十分卖力。秦明慧则更细致地帮著刘氏和秦思齐整理內室、归置书籍物品。
有了他们两个帮手,很快小院便恢復了往日整洁的模样。
华灯初上时,秦茂才提著食盒来了,身后还跟著秦明文和两个伙计,端著酒菜。很快,堂屋的桌上便摆满了武昌风味的佳肴,香气四溢。
眾人围坐一桌,气氛融洽。秦茂才先是关心了刘氏的身体和一路行程,又仔细问了秦明慧的情况。
菜过三巡,话题逐渐转向正事。
秦茂才放下酒杯,对秦思齐道:“思齐,你回乡这些时日,府城这边,你中举后的诸多事宜,我都按规矩帮你应酬著。各位同科举人、地方士绅送来的贺仪,以及他们府上红白喜事的回礼单子,我都详细记在了这帐本上,回头你过目。”
递过一本册子,“这些礼尚往来至关重要,关乎你的名声和日后仕途的人际脉络,一丝都马虎不得。”
秦思齐接过帐本,並未立刻翻看,而是郑重道:“有劳茂才叔费心打点,侄儿感激不尽。这些礼数往来,我自当用心学习体会。”
“嗯,你明白就好。”秦茂才点点头,语气忽然变得有些低沉,嘆了口气,道:“还有一事,可能你还未听闻。王济民神医前几日驾鹤西去了。”
秦思齐闻言,手中的筷子顿在了半空,脸上露惋惜之色:“王神医去世了…”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位医术精湛的老者。
秦茂才嘆道:“是啊。听说走得挺安详,无病无痛,是在睡梦中去的。城中所有人都去送了輓联祭幛。你既已回来,於情於理,也该择日去济民堂弔唁一番,送上份奠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