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也醒了,拢了拢头髮,从药箱里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麻烦帮我带一份—.“
她看了眼还在熟睡的方卫国,压低声音,“那孩子昨晚发烧,得吃点正经粮食。“
林哲点点头,刚要出门,却见李处长也坐了起来,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闪烁:“咳“
帮我————也带两斤。“
月台上寒风刺骨,排队的人群像冻僵的麦穗,缩著脖子著脚。林哲裹紧袄,数了数手里的钱和布袋子,足足要买六人份。
前面的大娘回头打量他:“小伙子,买这么多?“
“帮包厢里的同志带的。“他笑了笑,“有个学生,还有个大夫。“
大娘咂咂嘴:“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
当林哲拎著鼓鼓囊囊的面袋子回到包厢时,王支书一把接过,粗糙的手指捏起一撮杂合面捻了捻:“成色不错!掺了豆粉!“
陈医生已经支起了塘瓷缸,用热水冲了碗糊糊递给方卫国:“趁热喝。“
少年捧著缸子,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喉结动了动,却没急著喝,而是先推给陈医生:“您先———.“
李处长接过自己的那份,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从公文包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几块冰:“配这个吃。“
老赵咧嘴一笑,变戏法似的摸出个军用水壶:“俺这儿还有地瓜烧!
六个人就著烧酒和冰分食杂合麵糊糊,热气在冰冷的车窗上凝成一片白雾。
王支书讲起村里抗旱的笑话,连李处长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列车缓缓停靠,站台上人声增杂。
方卫国第一个衝出去,扑进父亲怀里。
王支书扛著麻袋,朝眾人挥挥手:“俺得赶去农业部匯报,回头来保定,请你们吃新收的生!”
李处长整了整呢子大衣,朝林哲点点头:“治金部的车在西门等著。”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有空来部里坐坐。”
老赵背上行李卷,咧嘴一笑:“俺得去石家庄报到,回头写信!”
陈医生拎看药箱和网兜,站在月台上张望。
林哲拖著行李箱走过去:“陈大夫,铁路医院往东走,我送您一段。”
林哲笑道:“那我送您一趟吧,巧了,我正好知道那里。”
陈医生挑眉笑眉:“哦,你怎么知道,姐姐我儿子都快十岁了,哈哈。“
林哲哈哈笑道:“陈大夫,您开什么玩笑。我邻居家小妹在中药房工作,叫何雨水,
我送她去过,正好认识路。”
陈医生笑道:“哈哈,那是我误会了。”
雪后的北京城,屋檐下掛著冰溜子,阳光一照,滴答滴答落水。
两人穿过大柵栏,拐进一条窄胡同。
“雨水那丫头,小的时候妈妈就走了,爸爸又跟著个寡妇跑了,家里还有个拎不清的哥哥,我能帮就帮一下。“林哲边走边说,
“后来考上中专,我托人给分到铁路医院中药房。“
陈医生笑了:“那你们也算青梅竹马。“
林哲笑道:“小孩子大了,总想出去看看。”
陈医生看到林哲把自己送到医院门口,也没有说要进去,也没有说破。
把自己的联繫方式和可是告诉他,然后说道:“我至少要待半年,有机会找我来玩,
你就算是我在京城的第一个朋友了。”
林哲也把地址和电话给了她,挥手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