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北站的售票厅里,人声嘈杂。林哲站在队伍里,拿著厂里的介绍信,心想,还是在京城好,有玉兰的闺蜜帮忙。
好不容易到了窗口,林哲说道:“同志,一张去京城的臥铺。”
售票员头也不抬:“证明。”
林哲把介绍信递过去售票员扫了一眼:“处级证明才能买臥铺。”
林哲皱眉,果然哪里都是要有关係。
林哲撇撇嘴,正要转身离开,忽然被旁边窗口的对话吸引住了。
“这是铁道部机务处的特殊证明。“一个穿呢子大衣的男人递过一张盖著红章的文件,“按规定我可以购买臥铺票。“
林哲的眼睛瞬间亮得像发现了新大陆。他假装繫鞋带,偷瞄到那张证明上赫然印著“铁道部技术支援专用“的字样,底下盖著个模糊的钢印。
“原来如此!“林哲一拍脑门,偽造个证明不就行了吗?反正她就是看一下。
林哲出来后,拿著介绍信找了一个招待所,要了个单间,幸亏带了介绍信,否则这个鸽子笼都没有。
招待所的灯泡昏黄得像熬了三天的稀粥。林哲把准备的工具从空间里面拿出来:半截钢锯条、磨得发亮的銼刀、小齿轮,还有半管中华牙膏。
“钢印嘛..:“林哲挤了点牙膏在招待所信纸上,用火柴棍背面轻轻按压。
十分钟后,一个模糊但足够以假乱真的“铁道部机务处“字样就浮现出来。
他又用銼刀把齿轮边缘磨平,蘸上红墨水,在证明右下角“啪“地一按。
“完美!“林哲吹了吹未乾的红印,模仿著下午看到的格式写道:
“兹有bj第三钢铁厂技术员林哲同志需紧急返京处理进口轧钢机故障,特批优先购买臥铺票一张。
落款是机务处副处长张建国一一这名字够普通,查都查不过来。“
转天清晨,林哲特意穿了件呢子外套。
“同志,这是我的技术支援证明。”
售票员接过那张还带著牙膏清香的证明,狐疑地看了又看。
“轧钢机故障啊...確实耽误不得。“售票员终於点点头,“给您安排个下铺吧,靠窗的,三天后的车。”
林哲不得不又待了三天。
清晨,林哲跟著排队的人群挤进上海图书馆。
大厅的布告栏上,“节约粮食“的標语已经褪色,旁边贴著新告示:“即日起,阅览室暖气每日仅开放两小时“。
“同志,这本《苏联冶金学报》.::“林哲刚开口,管理员就抬起浮肿的眼皮:“俄文期刊要特批,得有单位证明。“
林哲不慌不忙地掏出个铁皮小盒,里面整齐码著二十张饭票,“您看,这是鞍钢技术处的,这是..:“
老管理员突然压低声音:“拿二两全国粮票,后窗给你留两小时。“
老管理员用黄铜钥匙打开珍本室的铁门时,锁芯发出乾涩的摩擦声,这扇门至少半年没人开过了。
灰尘在斜射的阳光里起舞,林哲注意到墙角堆著几捆用俄文报纸包裹的文件,报纸上赫鲁雪夫演讲的照片被打了大大的红叉。
“这些是去年苏联专家撤走时留下的,“老管理员咳嗽著踢开一个生锈的保险柜,
“你要看就快看,但別抄录机密內容。“他特意指了指墙上“警惕苏修技术陷阱“的標语。
林哲轻轻掀开一份標著《ty-16轰炸机用耐高温轴承技术標准》的文件,內页突然滑出张便签纸。
上面用蓝墨水写著:“安德罗波夫同志:中国同志提供的鉬矿纯度不足,建议按附件3配方调整热处理工艺一一科瓦廖夫195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