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神道-太虚引炁诀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上官静便带著卢孝舟登门拜访。
张悬將二人引入屋內,简陋的木桌上摆著三杯清茶,热气升起。
上官静解释道:“孟建德与李仲鸣本想一同前来致谢,但昨日之事后,古剎禪防备不可鬆懈,
只得派他们加强巡视。”
张悬微微点头:“可曾联繫镇南关?”
“已上报。”上官静声音平静,“天门与巫蛊教联手一事非同小可,我们折损了两位同袍,急需补充人手。”
说到这里,她忽然眉头一皱,转向卢孝舟:“孝舟,去门口守著,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待卢孝舟退出屋外,上官静那双似水的眸子陡然锐利起来。
晨光透过窗根,照在她如雪的百发上,映出一层冷冽的光晕。
“徐大人,”她声音压得极低,“昨日听你说,是得郡主垂青调入南疆的?”
张悬嘴角微扬一一果然察觉到了。
他点头:“然。”
上官静纯白的双眉紧紧感起,她一字一顿道:“大人与郡主...可是旧识?
“非也。”
她眼中锋芒更甚:“莫非...郡主已不在南疆?”
见对方终於问到了关键,张悬並不隱瞒,缓缓点头:“郡主去了姚县,我正是在姚县与她相识。姚县事件已了,鬼金羊也已伏诛。”
“姚县!”
上官静身子猛地一震,茶杯被她碰倒,茶水在桌面上漫开。
她顾不得擦拭,急切追问:“那...大人可曾...见到家兄?”
张悬直视她的眼睛,轻声道:“见了。不过..”
他顿了顿,“节哀。”
这两个字如同一柄重锤,狼狠砸在上官静心头。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紧衣角,骨节泛白,虽然面上却依然平静。但那双眸子,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神采。
沉默了好一会儿,上官静起身拱手道:“徐大人,古剎禪防务需重新整顿,恕我失陪了。”
“请便!”他没说什么安慰的话,两人这才是第二次见面,没必要交浅言深。
待上官静的脚步声远去,张悬缓步来到庭院中央。
晨光初绽,他迎著第一缕紫气盘膝而坐。双手结“子午诀”置于丹田,脊背如松,呼吸渐缓。
“神道-道法会元篇”开篇所载的练气法门,名为“太虚引诀”。
先前张悬由於未入道,所以一直没有碰这篇链气法门,现在他入道了,便开始每日勤练!
此法门玄奥非常,讲究“采先天一烈,炼太虚真精”。
“神道·太虚引”开篇有云:
“一气混元,三才化生。”
“采东来紫华,纳北斗玄精。”
“呼则山河动摇,吸则星斗移位。”
“七十二窍皆通玄,一点灵光透太虚..”
隨著口诀默诵,张悬的呼吸逐渐变得玄妙一吸气时,周身毛孔舒张,庭院內的紫气竟逆流而上,化作丝丝白雾没入七窍;
吐息间,鼻端喷出两道三尺长的白练,在空中凝成阴阳鱼图案,久久不散;
头顶百会穴隱隱有金光透出,在晨暉中结成莲虚影,开落间吞吐天地元气。
最奇异的是隨著修炼深入,张悬的影子在朝阳下渐渐变得模糊,最终竟一分为三!
一道影子如老僧入定,稳如泰山;
一道影子似游龙摆尾,灵动非常;
最后一道影子则飘忽不定,时隱时现。
这正是“太虚引诀”的神异之处一一同时修炼人体“精、气、灵”三真。
修道之人皆知,筑基乃登仙之始,如同筑台九层,根基不固则仙路断绝。
所以,修仙界素有“筑基定仙途”之说。
但,若想筑基成功,必须满足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气海盈满晨光穿透云层的剎那,张悬丹田处亮起一点金芒。
若有人能內视,便会看见他气海中那汪金色灵液正隨呼吸起伏,如潮汐般冲刷著经脉內壁每一滴灵液皆由《太虚引熙诀》炼化的朝阳紫气所化七十二窍穴,三百六十五处微穴如星斗闪烁,与体外悬浮的紫气遥相呼应。
灵液表面已凝结出薄薄金膜,正是“虚丹初凝”之兆。
寻常修士气海如溪,而张悬因是无灵根,吐纳灵力是寻常修士一倍有余,在海量灵力的冲刷下,气海却似深渊一一虽距金丹境尚远,但那灵液荡漾间隱现的九道涟漪,分明是道经记载的“九转成丹”前兆!
此乃“太虚引诀”独到之处!
二、体魄通明道家所谓炼体即练心,修士需以灵根之心火烧身体杂质。
可无论是哪种灵根,都要以灵根为引,燃心火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