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青山村的雾气还没散尽,陈建华的新房子已经热闹起来。
青砖红瓦的大屋,水泥抹的院墙刷得雪白,屋檐下掛著两盏崭新的红灯笼,风一吹,穗子轻轻摇晃。
院角新砌的灶台冒著热气,铁锅里煮著香喷喷的小米粥,旁边竹筛上晾著刚摘的野菜。
“哎哟,这房子真气派!”
秀华婶儿挎著篮子进门,眼睛都看直了,“建华啊,你这可比公社干部家还敞亮!”
陈建华正踩著梯子掛门匾,闻言笑道:“婶子说笑了,就是图个住著舒坦。”
门匾是他特意请公社小学老师写的
『德馨居』三个大字,红底黑字,端端正正。
底下村民仰头看著,嘖嘖称奇。
几个半大小子趴在院墙外,眼馋地盯著屋檐下那台跃牌黑白电视机,
陈建华见状,笑著招手:“进来看吧,今天播放地道战。”
孩子们欢呼著一拥而入,院里顿时热闹非凡。
院子內,十张八仙桌摆得整整齐齐,每张桌上都铺著崭新的红塑料布,摆著粗瓷碗和竹筷子。
院角临时垒起的土灶上,三口大铁锅咕嘟咕嘟冒著热气。
一口燉著野猪肉,一口蒸著白面饃,还有一口熬著香喷喷的骨头汤。
“华哥,你这排场可不小啊!”
虎子扛著一筐青菜进门,嘖嘖称奇,“我爸说,公社书记家娶媳妇都没摆这么多桌!”
陈建华正踩著梯子掛鞭炮,闻言笑道:
“都是乡亲们帮衬,今天得好好谢谢大家。”
他手里那掛大地红足足五千响,是特意托吴志轩从县里捎回来的。
红艷艷的鞭炮垂下来,在晨风中轻轻摇晃,衬得门楣上德馨居三个大字愈发气派。
日头渐高,宾客陆续登门。
最先到的是青山村村长陈志远,他骑著辆永久牌二八大槓,车把上掛著个蓝布包袱。
“建华啊,恭喜恭喜!”
陈志远嗓门洪亮,把包袱往陈建华手里一塞:
“自家酿的高粱酒,別嫌弃!”
陈建华连忙接过:“陈叔太客气了,快里边请!”
紧接著,一辆绿色吉普车卷著尘土停在院外,引得围观的孩子们惊呼连连。
车门一开,劳动局局长李厉辉和人武部副部长胡清逸先后下车,两人都穿著笔挺的中山装,胸前別著钢笔。
“小李,你这车技还得练啊。”
胡清逸拍打著裤腿上的灰,笑著打趣。
陈建华快步迎上去,双手握住领导的手:
“李局长、胡部长,您二位能来,真是蓬蓽生辉!”
李厉辉打量著崭新的院落,满意地点头:
“小陈同志不错,新房盖得好,听说药材生意也做得红火?”
“都是领导们指导得好。”
陈建华谦虚道,顺势引著二人往主桌走。
这时,知青点的孙小姚挎著帆布包款款而来。
女知青今天特意换了件碎衬衫,两条麻辫梳得油光水滑,在一群粗布衣裳的村民中格外扎眼。
“建华哥,祝贺你。”
孙小姚递过一本红宝书,声音清脆:
“这是我们知青点的一点心意。”
陈建华郑重接过:“小姚费心了,快请坐。”
正午时分,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宴席正式开席。
主桌上,李厉辉夹了块红烧野猪肉,惊讶道:
“这肉燉得地道!比国营饭店的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