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准备改造
在三个新增模块中,能源模块被项安列为当前最优先需求“矩阵”等级解锁后,工事体系模块虽然提供了能量中枢这一核心控制单元,能够统筹管理避难所各项设施的协同运作,但实际能源供给仍面临严峻挑战。
初期通过邓景行团队获得的油罐车曾暂时缓解能源问题一一当时仅需几台柴油发电机就能填补能量中枢储备,足以维持较长时间运转。
然而当前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首先,正式成员激增至五十人规模,即便实行严格能源配额制,日常电力消耗仍呈指数级增长;其次,极端寒潮带来双重压力:既要维持全天候供暖系统,又要应对低温导致的柴油凝结问题。
生物柴油转化器的出现可谓雪中送炭。既能將堆积如山的丧尸残骸转化为燃料,解决长期困扰的尸骸处理麻烦,又能构建可持续的能源供给闭环。
而地热能源站除发电功能外,其地热资源还能为避难所提供稳定热源,有效抵御零下三十度的极寒侵袭。
通讯网络模块的战略价值同样不容忽视。
模块化信號中继站既能强化內部通讯效率,又能向外扩展构建独立通讯体系。这对青檀苑摆脱雾隱山影响、建立自主势力范围至关重要。
特別是当项安注意到系统下一等级“火种”的解锁条件时,更確信完备的通讯网络將成为未来扩张的关键基础设施:
【“火种”解锁条件:倖存者数量(50/500)】
五百人的规模虽不及雾隱山基地,但已足以称为可独当一面的倖存者据点。参考其他城市倖存者基地的规模分布,数百人规模的据点较为常见,上千人的反而罕见。
换言之,要想普级,青檀苑必须突破雾隱山的影响圈,发展成为完全自主的势力据点。在此过程中,建立完整的通讯网络將成为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
相比之下,生態循环模块的作用更为基础,主要是提升避难所的生存质量。但诸如空气净化塔等设施,在未来环境持续恶化时可能会发挥关键作用。
清晨。
项安起床后破天荒地没有去训练场锻链,而是直接提著便携工作檯去找陆沉渊商议工事建设事宜。
虽然他起床的时间已经很早,但陆沉渊似乎更早一一老年人睡眠时间本就较少。
“要实现地热供暖,需要钻探近200米深的井。”陆沉渊对此领域也有所涉猎,“先铺设管道循环水,再用热泵將低温热能升温后输送至建筑物。”
项安頜首:“具体选址还得麻烦陆老把关。”
只要陆沉渊確定施工坐標,项安就能通过系统划定区域启动建设。
“地热能源站”內已包含相关专业设施,建造过程比地下避难所要便捷得多。
项安计划先利用地热为避难所供暖,后续再考虑地热发电。
至於当前的能源需求,他寄希望於“生物柴油转化器”。
这个设施工事分为四大功能区:
原料破碎舱负责处理丧尸残骸,有机质分解池进行生物降解,催化反应炉完成能源转化,最终在纯化储存池形成可用燃料。
针对不同的需求,该工事可以缩小或扩大建设比例。
如若放在青檀苑內部,以现有空间只能建造极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