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安隨即看手构建地下御寒工事体系。
他先在地下三米深处铺设“地脉热辐射管网”,架设起完整的地暖管道系统。这套管网通过地表能源中枢集中供能,配合精密的温度传感装置,能够实现不同区域的精准温控。
隨后他构建了“蜂巢通风竖井”,其独特的螺旋式预热管道能利用地热与供暖余温对新风进行预处理,有效避免了冷空气直灌导致的热量流失问题。
工事启用当天,杨鑫带著测温仪实地检测发现:在零下25摄氏度的极端外部环境下,
地下一层温度能稳定维持在12-13摄氏度,而地下二层更是能保持在15摄氏度的恆温状態。
紧接著,项安启动了防御性工事建设。他打造的“地下合金密封闸门”採用双液压驱动结构,与“断层应急隔离墙”共同构成了纵深防御体系,確保地下空间具备抵御各类突发危机的能力。
最后阶段,项安集中精力打造“地下生活区”的各项生活设施。
他建设了集中盟洗区作为公共卫浴核心设施,內设男女分离式淋浴隔间和多龙头盟洗台;配备了应急厨房,设有电磁炉操作台与食品加热区;还建造了“地脉排水矩阵”这套地下排污系统,將卫浴区与化粪池相连,实现了废水的集中处理与排放。
从开工到工,整个地下工事的建设耗时整整一周。
但最终成果令人满意一一两层总面积近7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內,功能分区一应俱全:监控室、武器储备间、临时隔离室、变异犬舍、集体宿舍、公共卫浴、厨房、医疗室、会议室及维修工坊等设施均已完备。
虽然人均生活面积有所压缩,但完善的配套设施配合恆温环境,舒適度反而胜过地面建筑。
在施工期间,避难所的日常运转並未受到影响。通过短波广播的持续运作,又有两批倖存者先后抵达:
第一批人员慕名前往雾隱山,仅在青檀苑短暂休整一天后,便跟隨前来接收变异体户体的车队离开:
第二批则是专程响应青檀苑广播的三名倖存者一一巧合的是,他们都具备医疗专业背景,正好能协助白晴嵐分担医疗工作压力。
待这三位医疗人员被系统纳为正式成员后,避难所距离升级为“曙光”等级,仅剩最后两三个名额的空缺!
在其他人在地下室新奇“探索”的时候,项安则来到了谭灿灿的房间。
杨鑫赶鸭子上架,提取了谭灿灿的血液样本,与普通丧尸及变异体的血液进行对比分析,但仅能从表象得出不相似的结论,无法確定本质区別。
考虑到谭灿灿的特殊性,项安决定直接徵询她本人的意见一一是否要將她的情况告知雾隱山。
“小金往这边,小黄退后点別踩到小金,小灰先別动..:”
虚掩的门缝里传出谭灿灿兴奋的指挥声。
项安解开门链推门而入,眼前景象令人惊讶一一三只变异犬如同马戏团演员般,在谭灿灿的指令下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短暂的沉默后,项安难掩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我训练它们这么久,也达不到这种如臂使指的程度。”
“就是感觉..:”谭灿灿揉了揉太阳穴,“我和它们之间好像存在某种特殊的感应?
很轻易就能沟通清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