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现在的年代来说,已经非常恐怖了。
现在陈光明手上的钱,在整个乡里都数一数二了。
“已经这么多了啊。”
陈光明满脸都是笑容。
林雨溪这里是早婚早育。
他之前想的就是多赚点,该罚多少是多少。
现在手头有了这么多钱,心就很定了。
哎哟——
林雨溪忽然叫了一声。
她正高兴呢,肚子就被孩子踢了一脚。
“又踢你了?”陈光明连忙凑上去。
前不久,孩子就已经有了反应,他还高兴了很久。
这些都是他前世没有经歷过的。
“嗯。”
林雨溪满脸慈爱的笑著。
“再忍忍,很快就能生了。”陈光明鼓励道。
他同样期待著这个孩子的出手。
然后把前世欠的,全部给补上。
时间一点点过去。
很快就来到了十月份。
两个舅舅那边的芦黑鸡又出栏了。
陈光明就按照约定,又拉了一百只芦黑鸡过去。
不一会儿,龙马老板也领著厨师们过来验货。
只是短短半个月时间。
龙马酒楼的芦黑鸡已经完全打开了市场。
就像是当初的野味一样,芦黑鸡已经完全成了酒楼的招牌,每个客人过来都要点一份,非常受欢迎。
因此,虽然一百只芦黑鸡挺多的,但也卖的差不多了,幸好陈光明这边马上就补上了市场。
他出来见到整齐排列、羽毛油亮、体形匀称的芦黑鸡,满意地点头:“质量依旧保持得很好陈光明笑道:“这一批长的比上一批还要好不少,都是我们挑过的,质量上面绝对没有问题。”
“我自然是信你的。”
龙马老板马上开口道。
他直接付了这一百只芦黑鸡的钱。
隨后,他们约定半个月后再来送一批。
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兔患子也要抓回去。
陈光明和两个舅舅一大早便驱车前往自由市场,准备购买兔崽子开始新一轮的养殖计划。
自由市场的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砖瓦房和几家老式商铺,空气中夹杂著泥土与木材燃烧后的烟火味。
他们来到城郊的一处农贸自由市场。
这里摆满了各种家禽家畜,有鸭子、鹅、鸡,还有不少兔子被安置在简易笼子中。
市场上人声鼎沸,小贩们吆喝著叫卖,忙碌非常。
余大舅和陈光明来到一家专门售卖兔子的摊位。
摊主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满脸黑,正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白溜溜的小兔崽细心地检查。
“老板,这些兔崽子都是什么品种?现在价格怎么样?”陈光明问道。
“这是本地优良种灰耳白毛兔,今年秋季刚出生的小崽儿,都健康活泼。”老板回答,“今年行情不错,一只小兔两块钱,要不要买上一只养著?”
两个舅舅凑过来仔细打量那些活蹦乱跳的兔崽,小巧玲瓏,有灰背白肚,也有纯白雪毛,还有几只耳朵带灰色纹,看得出都是品相不错。
“我们准备先买一些试养,看能不能成活。”
余大舅说道。
老板也是一个会做生意的,点头笑道:“买多了还有优惠,一次买五十只,我给你们九折。”
陈光明和两个舅舅商量了一下,打算买两百只。
养兔子和散养鸡不一样,需要关在笼子里面养,不然养在外面的话,兔子有一百种方法逃跑。
所以养兔子的场地还要另外准备。
这就让他们没办法一下子养太多的兔子了。
不过,兔子长得快,一年倒是可以多养两次。
每只按两块钱算,总价四百块钱,打九折就是三百六十块钱,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
不过,野兔长得快,出栏速度也快。
而且,野兔除了肉外,最重要的是毛皮。
到时候等到野兔出栏,可能比芦黑鸡还赚钱!
他们文到处看了看,这里的价格都差不多。
这些野兔的状態都不错,也没有什么漏可以捡。
这还让热衷捡漏的陈光明失望了一下。
最后,他们还是去了最初的那个老板这里买兔子。
说好后,他从隨身带来的布袋里掏出钱递给老板。
隨后,他们帮忙把选好的小兔仔装入准备好的木箱內,每个箱体內铺上乾草,並用网格盖严实防止逃脱。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
陈光明在稽查队下班后,开著拖拉机回了村子。
现在时间已经晚了,走夜路不安全。
加上还有这么多兔子要运到山坳去,他们就打算在陈家先休息一晚,等到第二天再一起挑回家去。
陈母就提出刚好要去送中秋。
平时的时候,她在家里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出去。
现在刚好趁著送货,一起去一趟。
大家自然都没有意见,中秋回家娘送节礼,这是他们这儿的习俗,现在日子好过了,习俗都被捡了起来。
有了决定,陈母就去准备了。
现在,他们家里的家底已经非常不错了。
陈母就好好准备了一下年礼,各种东西都备齐了。
她还特意去乡里买了月饼。
“还是桥墩月饼最好吃,可惜乡里没有。”
陈光明心里想著。
隨后他心中一动,想到了倒卖桥墩月饼的可能行。
半响时间后,他摇摇头。
桥墩月饼太贵了,一般人根本买不起。
等到第二天。
全家人都一起坐著拖拉机出发了。
这一次耗子跟了过来。
接下去拖拉机会让他先去开一天。
陈光明和大哥也跟著一起出发。
陈大嫂和林雨溪两个大肚子的留在了家里。
“有拖拉机就是省力啊。”余大舅忍不住感慨。
这段时间靠著拖拉机拉货,確实省力了太多。
“是啊。”
二舅也点点头。
想到他儿子也合股买了一台拖拉机,他们脸上就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感慨儿子比他们还要厉害了。
等拖拉机到了山坳,他们就挑著装有兔子的麻袋上了山,陈父则是挑著箩筐,箩筐里面是中秋年礼。
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
他们总算是到了山坳里面。
早早见到他们的村里人马上围了上来。
这段时间,他们亲眼看著大舅二舅果园里面的芦黑鸡都抓起来了,知道肯定是挑下山去卖了。
他们都想要打听一下卖的怎么样,也好心里有底。
“还行还行。”两个人都是老实人。
听他们这么说,村民目光就闪动起来,有些意动。
而这一次,竟然又挑了这么多兔子回来。
“余老二,你们家这是打算养兔子啊?”
一个跟二舅关係好的询问道。
“是啊。”二舅应的乾脆。
他也没觉得这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村子和附近村子也有养的。
当然就算养出来了,愿意买的人还是不多。
“还真的是啊!”
“那些芦鸡肯定也卖了好价格。”
村民们不断议论起来,感觉他们又要赚钱了。
这也让很多村民都动了心思。
果园里面养鸡看来是真的可以啊。
他们明年的时候也可以学起来了,肯定能赚钱,
另外,余家兄弟接下去要养兔子。
他们感觉自己也可以学习一下,一样养兔子去。
“阿香,你也回来了。”
就在此时,村民们发现了跟在后面的陈母。
陈母点头,就笑著和大家打招呼,说自己是过来送中秋礼的。
“你真有心啊。”
“是啊是啊,上次端午就送了那么多东西,现在中秋了又要送,你爹娘可真有福气啊。”村民们羡慕道。
以往的时候,他们都是听说陈母过得不好。
但只是短短时间內,家里就直接发家致富了,每一次过来送的礼都非常重,足以看出家里条件有多好。
特別是陈母的儿子陈光明。
拖余平和余安两兄弟的福,陈光明在村里都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特別是他们听说陈光明买了拖拉机。
拖拉机在这个年代可是实力的象徵。
陈母回到村子后,马上就受到了无数人的恭维。
现在余平和余安两兄弟跟著陈光明,听说也赚了很多钱,前不久两兄弟就一起买了一辆拖拉机。
大家一边跟著说话,一边往余家去。
没一会儿,得到消息的外公外婆迎了出来,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回了家。
陈光明让陈父和陈母先回去,自己则是跟两个舅舅和表弟一起去了准备好的兔舍。
兔舍就在果园的边上,建的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就把这些兔子一一关进了兔舍里面,接下去就交给两个舅舅养大就行了,陈光明没有再去操心。
他只要做好收货和卖货的问题就行了,养就交给两个舅舅,等最后分钱的时候,还是三个人平分。
有了卖芦黑鸡的甜头,两人都充满了动力。
將这里处理好后,陈光明就跟著一起回了家里。
先是吃了点心,然后是閒聊。
陈光明做了一会儿就坐不住了,跟两个表弟一起出去,打算一起去山里面转一转,看看有没有山珍野味。
“表哥,这里听说有一条翻山的路,可以前往隔壁平阳县城,以前很多军队还在这里驻扎过。”
路上,余平忽然道。
只是他们也只是听说过,並没有走过。
经过这么久的时间,原本那条路也已经找不到了。
“山坳到平阳县城的路。”
陈光明心中一动,这不就是凤凰古道吗?
在未来,他们乡里会有一条翻山越岭直通平阳县城的公路,他听说就是沿著原本的凤凰古道修建的。
徐平说的应该就是这条路。
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让两兄弟带他去查看。
如果这条路能通的话,直接翻山去隔壁县城,肯定比开拖拉机过去要省时间的多,非常有开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