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九阳vs九阳
因为涉及到了盐业,王唯当时也十分好奇,自古盐商非常富贵,这盐到底有多贵。
一询问小绿,才知这无锡城中盐价不过8文钱一斤,顿时失去了对这个生意的兴趣。
后来又在现代查了查,发现明朝哪怕战乱时期,盐也只有80文一斤,根本不赚钱。
洪武时期一年的盐税也就120万两银子,大概占到所有税收的十二分之一。
当然,对於这个朝代的百姓来说,这玩意已经非常贵了。
现代人看来,8文钱一斤的价格,卖两斤米不就得了。
但事实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古代粮食產量低,税收重,粮食本就不够吃,经常要靠野菜树叶汤熬日子,每年能省出粮食是非常少的,两斤米可不少了。
如果种的地並非自己的地,而是租的地主家的地,那手里粮食就更少了。
地租这个时代很多都是五成,也就是说一亩地收成三百斤,你得交一百五十斤出去。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好,虽然黑,却也能过得下去。
事实上,这里面门道多得很,地租的定製是由地主设定的一一也就是说,一亩地多少產量是不按事实算的,是地主说了算。
一亩薄田明明只能收两百斤,地主却说能收三百斤,等你交了地租,你辛苦一季就只有五十斤的收成了。
这也是古代地主吃人的地方。
至於说地主说的產量太高了,不租他的地,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却也不太现实。
因为各地的地主会联合,各家都会吃人,你没有选择,就像现代打工,你想找一家工资高,不加班的公司,那机会是很少的。
既然粮食没得卖,那打工呢?
那就更行不通了,农耕时代,熟人社会,村里一般都是互帮互助为主,根本不会谈钱,能赚钱的一般是有手艺的那些人。
城里的苦力搬运、小二,这些工作是要有关係才能做的,普通人想靠打工赚钱买盐,基本做不到。
这也就造成了王唯看著低廉的盐,却是这个时代百姓的奢侈品的原因。
“无忌哥哥,你在这里啊!”
杨不悔匆匆而来,看著王唯与张无忌,神色有些慌张。
这两人凑到一起不会打起来吧?
王唯:“杨姑娘不必担心,我只是与张教主谈了一点交易而已。”
张无忌点头,把刚才的事情说了。
杨不悔震惊:“二两银子一斤,你真捨得?”
虽然她已经知道,这香料是王唯一钱银子一斤收来的,二两银子一斤卖出赚的绝对不少。
但是,人家能低价拿货,那是人家的本事。
其他人与江南士族交易,何曾占过这种便宜。
二两银子一斤,对於西域的明教来说,这就是发福利来了。
“有什么捨不得?”王唯大气道,“张教主都这么大度,我再小气,岂不是令人耻笑。”
杨不悔看著王唯,露出明媚笑容:
:“那就多谢王大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