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丽姐的奖励和安慰
坎城电影节让方冬升感到惊喜,但同时也很失望。
为什么不再勇敢一点,將最高奖金棕櫚也颁发给《小偷家族》呢?
嗯,连续三个大奖,让方冬升有种杀红眼的错觉。
“2001年第54届坎城电影节最高奖,获得金棕櫚奖的电影是—《儿子的房间》!”
评审团主席丽芙·乌曼站在台上郑重的宣布道。
台下立刻响起潮水般的掌声,全场目光投向《儿子的房间》剧组。
现年48岁的义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儒雅起身,跟身边的主创团队挨个拥抱。
说起来,莫莱蒂与夏纳早有渊源,1994年《亲爱的日记》让他在坎城收穫了最佳导演。
1997年曾任第50届復纳电影节评委。
而今年由他导演、编剧並主演的《儿子的房间》荣获金棕櫚大奖。
后世有人统计,坎城电影节歷史上一共展示过莫莱蒂6部电影作品。
他是个忧鬱的义大利男人,师气而儒雅,带有一份凝重的知识分子特色。
他的电影也一直矢志於个人,草根化的题材。
鲜有商业化的元素,贴近生活,风格非常独特“我想,今晚应该没有人会比我更开心——”
莫莱蒂站在台上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突然,他顿了一下,改口道:
“当然,我想来自华夏的导演,方,一定也会快乐,毕竟他有三座奖盃,而我只有两座。”
除了金棕櫚大奖,《儿子的房间》还拿了个安慰性质的费比西奖。
莫莱蒂的幽默逗乐了在场观眾,此时的方冬升正在无聊的把玩著手中的三个奖牌。
听到莫莱蒂的话,连忙朝他晃动手中的奖牌致敬。
方冬升確实挺开心的。
毕竟在三大“政治正確”的前提下还能拿到三座奖盃。
可见,復纳確实想交好於他。
当然,mk2等辅助团打的也著实不错。
莫莱蒂捧杯金棕櫚大奖后,也意味著第五十四届坎城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
接下来就是坎城电影节的晚宴时间。
媒体记者们一窝蜂的涌上得奖剧组。
除了《儿子的房间》剧组围著的媒体记者们最多之外,其次就是《小偷家族》剧组。
很快,电影节上发生的一幕也被同步传回国內此时,国內正值凌晨四点钟,黎明前夕。
各大论坛却是热闹异常,互相庆祝。
《夏纳电影节,方冬升《小偷家族》狂揽三奖,最佳女主、导演、评审团大奖收入囊中!》
《华夏电影扬威坎城!方冬升携《小偷家族》斩获三项大奖,坎城封神!》
《夏纳收官,《小偷家族》惜败义大利电影《儿子的房间》,但一举拿下三项重磅大奖!》
“我单方面宣布,只要方冬升不犯原则性错误,我粉他一辈子!”
“讲真,方冬升真的是给我们华夏电影狠狠挣了面子,华夏雄起!!”
“《小偷家族》?这名字听起来很刺激,什么时候上映,想看。”
“小偷?应该不是简单的偷东西吧,要不然坎城电影节也不会一连给颁三个大奖吧?”
“这还用说,以夏纳电影节的尿性,电影里除了偷东西,说不定还有偷仁、偷青嘿嘿,內容绝对劲爆,绝对邪典、绝对突破下限,要不然怎么会得奖?想想都贼刺激。”
“楼上+1,你说的我也想看了,什么时候上映啊,喜欢看!”
“.—我好了,你们呢?”
论坛里逐渐歪了楼。
网友们一旦说起骚话。
原生家庭不痛了,腰不酸了。
腿不疼了,手有力了,脑子灵光了,发狠了,忘情了。
聊美了,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操操操!”
砰!
川流不息脸色铁青,恶狠狠的將笔记本电脑合上。
看了眼时间,已经凌晨四点半。
妈的,熬了一夜就给我这么个结果?
坎城电影节,你他妈#$#@%·
什么泥腿子你都敢给颁奖啊!咋这么贱呢?
等老子电影拍好,一定亮瞎你们的狗眼!
上床,睡觉!
川流不息把自己塞进被窝里。
凌晨五点,屋外鸡叫。
川流不息一脚蹬开被子,满脸疲惫和怨气:
“妈的,坎城电影节有病吧!!!”
夏纳电影节的晚宴更像是一场商业交流会。
《小偷家族》的版权早在来坎城之前,就已经被mk2、索尼经典几股势力瓜分完毕。
所以,方冬升在酒会上並未逗留太久时间。
“方,恭喜你,拿下三座大奖,今晚最大的贏家。”
一个西方女人摇晃著酒杯,步到方冬升身旁。
“谢谢你唐娜小姐,我想最大的贏家应该是莫莱蒂,不是么?”
方冬升笑呵呵的看著眼前这位金髮碧眼的女士。
唐娜·史密斯。
目前环球影业担任製片和后期製作总裁。
在《小偷家族》的看片会上,她曾极力邀请方冬升加入好莱坞拍片。
听到方冬升的话,唐娜看了眼不远处正在与人交流的莫莱蒂,笑了笑,道:
“我承认莫莱蒂在艺术电影方面的造诣非常高,他是一个厉害的导演,但不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为什么?”
“因为,他不喜欢商业电影,也不喜欢好莱坞。”
唐娜耸了耸肩,继续道:
“据我所知,不仅仅是环球,华纳、哥伦比亚等都有跟他接触。
结果却被他扫地出门,他十分牴触商业电影。”
“唐娜小姐也被他赶出门过?”
“没有,他为数不多的优点就是绅士风度。”
闻言,方冬升笑了笑。
一向眼高於顶的好莱坞八大吃的场面可不多,那场景肯定特別棒。
“方,你也牴触商业电影?我觉得不可能,否则就不会有《野蛮女友》的存在了。”
唐娜看著方冬升问道。
“不不不,商业电影是未来,是主流。
任何一个具有国际视野或者商业头脑的导演都不会拒绝它。”
方冬升连忙摆手道在这个时代,不仅是华夏的主流导演们拒绝商业片。
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导演们,更是对其避如蛇竭。
他们將电影视为“第七艺术”,坚信其核心价值在於表达个体对世界的独特洞察。
而非满足市场的娱乐需求。
拒绝拍摄商业片的理由是:
“商业电影总在製造虚假的希望,让观眾在影院里逃避现实。
而真正的电影应该像手术刀,剖开社会的脓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