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访逐渐深入,玛丽似乎更有兴趣挖掘solitary sojourner作为创作者背后的心理动机。
“创作者先生,您提到的探索和突破,是否与您个人的成长经歷有关?”她问道,眼中闪烁著好奇的光芒。
林枫点了点头,神情中流露出一丝深思,“也许吧。我成长的过程,並不像一般人想的那样顺风顺水,很多时候也需要独自面对困难。这种经歷让我更珍惜独处的时光,学会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希望在我的作品中,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这种探索的力量。”
玛丽微笑著点头,似乎对林枫的回答表示认同,“这或许正是许多玩家在《纪念碑谷》中感到治癒的原因之一吧。他们不仅在解谜,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一场自我旅程。”
林枫轻轻頷首,不置可否,但心里多少对这次採访有了几分认同。
接著,玛丽似乎对林枫的生活方式也產生了兴趣,“您似乎平时很少出现在公眾场合,更喜欢低调安静的生活?”
林枫笑了笑,“可以这么说吧。其实我並不喜欢拋头露面,觉得自己更適合在幕后,专注於自己热爱的事情。”
玛丽露出讚许的微笑,“在这个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时代,保持低调的確不易。您的这种態度,是否也与您对『孤独的旅人』的认知有关?”
林枫略一沉思,缓缓回答道:“是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容易迷失在纷繁的事务中,而我希望找到一种属於自己的安寧。这种孤独是我主动选择的,它並不意味著逃避,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审视的方式。”
玛丽点头,眼中流露出理解之色,“或许正是因为您始终坚持本心,才让《纪念碑谷》显得如此特別。您不被市场和流行趋势左右,反而打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採访继续进行了將近一个小时。玛丽从游戏的美学设计、创作灵感,到林枫的生活態度,层层深入,展现出她卓越的採访技巧。
林枫也逐渐放鬆下来,对她的问题作出坦诚的回答,气氛倒是渐渐融洽了。
在採访接近尾声时,玛丽轻轻合上了笔记本,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创作者先生,感谢您分享了这么多,今天的採访让我对《纪念碑谷》和您的创作心路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还想请您一个小小的请求。”
林枫略显疑惑,点了点头,“您请说。”
玛丽微微一笑,带著些许期待,“《时代周刊》通常会需要拍摄一张封面照片。我知道您一向低调,但这次封面照片或许要打破您的惯例,让更多人了解您。”
林枫一听到“封面照片”,神情不禁微微一变。
他一向避免拋头露面,哪怕最近名声大盛,他也没有在公眾场合公开露面,拍封面照这种事更是让他本能地感到抗拒。
“玛丽女士,我明白您的用意,”他礼貌而坚定地说道,“但我確实不太喜欢出现在大眾面前,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
玛丽依旧保持微笑:“您创作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玩家,让人们看到了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作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如果您能够露面,或许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您所坚持的理念和背后的故事。”
林枫微微皱眉,似乎在思索著什么。
他確实清楚《时代周刊》的封面影响力非同一般,登上封面无疑可以为自己和《纪念碑谷》带来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