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伢,我们心里有数。”周解放又是拍著胸口对周远表示了一番。
“哥,你不跟我们回去啊?”周恆心里有好多疑问,但还是忍住了没说。
说到这个,周远又鬱闷了,他指著斜坡上一群唧唧咋咋嘎嘎的小黄鸭说道:“我还得看这些玩意呢。特么的···”
一句脏话,让大家都鬨笑了起来。
这些孩子都清楚,最近周远被宋老师盯上了。
除了每天要学习,还被周老四压在了鸭棚这里。
建立养鸭场的事情,大多数村民就了解一个模糊的情况。
也就是公家要养鸭。
但规模搞多大,周边附属產业又有多大,以及里面的正式工人待遇有多好,现在没一个知道。
就连工作组,也是摸著石头过河,他们都不知道以后的发展,更何况普通乡民。
所以对於周远的“受难”,小伙伴们暂时没有羡慕一说。
估计要等到养鸭农场正式成立,然后周远进去吃公粮以后,周解放这些人回想到今天,才会后悔。
即將成立的是养鸭农场,不是单独的养鸭场,这是上级要求的。
这几天朱组长他们也考察了很多荒地,不过那就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了。
青石镇的圩田区域,並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大。
现在圩田区里的面积只有三四十平方公里,要么就是有村落,要么就是已经分出去的熟田。
在周家村往西一里,一道堤坝,
但再往西,从周家村到刘家湾这一片,直线距离四五里地,还有二三十平方公里的荒地。
那边沿著运粮河也有一道土坝,不过遇到长江流域水大的时候,那边必定是被淹没的。
属於还没开发出来的地方。
沧海桑田,有时候並不只是天意,还有老祖宗辛勤的劳作成果。
所以工作组想要建设农场,首先第一条,就是先得填饱圩田区里几千老百姓的肚子,然后环绕著圩田区,把堤坝全部修缮出来。
把运粮河的水,给它们规划好水路,让它们沿著堤坝的外围,环绕著青石镇流淌,滋润著这片土地。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现在一没钱,二没机械的情况下。
想要把滩涂地变成良田,把青石镇变成真正的鱼米之乡,可能需要一代人,或者两三代人的努力。
这就是工作组的梦想。
朱组长他们接到上级的回覆以后,没有討价还价,也没有叫苦不叠。
而是想著从哪开始,分几步发展,如此而已。
修建养鸭场只是第一步,不说別的,就是这次尝试著调动周边民眾,就让工作组收穫不浅。
如果到公粮入库的时候,能把老百姓的义务劳动的补贴算清楚,没有老百姓私下骂娘,明年还愿意跟著工作组干活,那第一步就是成功了。
至於第二步,就是等养鸭场的成功,让老百姓看到集体建设的好处,那大家才能真正的归心。
当然,那些事太大,暂时还跟周远没啥关係。
他只能坐在堤坝上,看著几个熊孩子又高唱著歌谣,欢快的往村里走去。
而周远,却是只能苦逼著陪同著十几只小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