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真·笑傲江湖
桃谷六仙抵达衡州。
这在衡州武林,实在算不了什么大事情。
他们现在还处在一个正教不知,魔教不理的状態。
刚回理刑馆的路平接报后,却大为紧张。
他可不觉得六人天真浪漫。
桃谷六仙是属於掌握了高深武学,杀人手段极其残忍,且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抓住双手双脚,將人撕成五块。
这样的事件发生在衡州,那还了得?
幸运的是,六人似乎並无对普通人出手的记录。
路平便给三派掌门各自销了一封信,提醒他们注意此人。
另外一封信,送交魔教圣姑,让她在约束的名单上增加六人。
六人並非日月神教属下,但奇怪的是,在笑傲时空,他们对任大小姐几乎言听计从。
任大小姐应该会想到办法的。
司李想像著光明少女鬱闷的模样,不由得会心一笑。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苦头陀为了留下明教復兴的火种,可以说苦心孤诣,无所不用其极。
东窗所交的一部分典籍,《明教五行旗卷》还留下五行旗的组成、训练、作战方法等等。
“难怪五行旗昔日可以名震天下,也难怪道正和尚恢復明教要首先重建五行旗。”
路平看著,不禁感嘆。
五行旗的材料中,又以锐金旗为多。
锐金旗最后一任掌旗吴劲草打铁出身,他讲述了不少炼製神兵利器的经验。
其中的得意之笔,当然是屠龙刀的接续。
吴劲草详细敘述了在少林寺中,重接屠龙刀的经过。
重点讲述了自己当时当机立断,毅然让锐金旗掌旗顾副使刺中自己胸膛,以鲜血滴在屠龙刀上,將屠龙刀接好,並得到教主褒奖的情形。
范遥还凑趣地在一旁批註道:“吴使不爱其身而重其道,有古大匠之风采;
教主不问神兵而问其伤,有古之大侠风范。”
范遥晚年,话语囉,每几句话总要缅怀一下张无忌率领明教群豪所创下的丰功伟业。
此处也不例外。
范遥继续写道:“中原英雄倾心归附,教主號令到处,无不凛遵。
一统江湖,共逐胡虏,自古以来,无此盛事。
恨不得千秋方载也。”
路平悚然而惊,他似乎找到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最原始的出处。
接下来,吴劲草似乎忙於战事,铸造兵器的记录就少了许多。
再次见到吴劲草名字,已经是在五行旗卷的结尾。
敘述的风格变得沉痛。
“教主从波斯传信,言將速返中土,以救危局。
送来波斯总教铸造之术,可解我圣火令之惑。
並叮嘱我续接倚天剑。
教主虽说『非令,实愿』,然与我而言並无区別。
杨、范二明使也道,诚如教主在少林寺所言,此剑不得不续接也。
诸位兄弟知我甚为难,前来安慰,然我决心已定。”
接下来,吴劲草言辞极为哀切:
“辛兄弟遭伏,顾兄弟遇刺,铁冠道人不存,顛仙受毒·—当年参与屠龙刀復铸者,仅余我一残缺少臂人。何堪?何堪?”
路平额角冷汗岑淡而下。
明教在最后一刻续接倚天剑?
答案是肯定的。
范遥恰如其分地加了几句批註:“惜乎教主未返,不知所踪,虽有倚天剑,
却不能行笑傲江湖之事,诚为可恨。”
范遥在写到“可恨”的时候,明显加重了力道,“恨”字收尾,戳破了数页书稿,墨跡在其后的几页都可见到。
笑傲江湖?
这段话虽然简略,但它所交代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其一、张无忌在明教的威望太大,哪怕杨逍接任教主,所有的人,可能包括杨逍自己,都以“教主”称呼张无忌。
其二、在朝廷对明教下手时,张无忌去了波斯。明教圣火令为白金玄铁混和金刚砂铸造而成,吴劲草曾经对波斯明教的铸造技术颇为嚮往,张无忌从小昭处取得了这项技术。
其三、张无忌去波斯期间,明教忽然发生变故,大批骨干教眾死难。仅仅吴劲草提到的,就有烈火旗掌旗使辛然,锐金旗副使顾某,铁冠道人张中,顛仙周顛等人。
其四、在最后关头,明教启动了一个计划,计划的名称就叫“笑傲江湖”。
张无忌本人对这一计划持支持態度,从杨逍、范遥到吴劲草都对计划寄以厚望。
倚天剑在灭绝神尼手中,曾经屠杀大批锐金旗教眾,吴劲草对它有切齿之恨,在少林就拒绝接上倚天剑。面对这一计划,他也改变了主意。
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张无忌手持倚天剑,仿效张良故事,作博浪一椎。
其五、“笑傲江湖”计划的依据是张无忌在少林寺一战后对徐达说的那段话:
【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茶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倾天下,也未必便能当倚大剑之一击。】
其六、张无忌在听说明教危局后,急速返回,但不知遭遇什么变故,从此中土失去了他的音信。
虽有倚天剑,但明教已经没有绝世高手执行“笑傲江湖”计划。
杨逍和范遥才不得不启动明教覆灭后的重建计划。
倚天剑下落?
路平急忙找出前两天草草翻阅的《明教流传中土记补遗》。
这部册子多处地方异常隱晦,当日路平只道是老范遥说胡话,如今看来,倒是別有所指。
“入峨眉,与周掌门论剑,说起倚天屠龙旧事,不胜嘘晞,又称教主下落不明,周掌门泪不能止。”
“或曰教主隨郡主而去,余不信也。教主虽爱极郡主,然其义气深厚,如何会见此情形而不出?”
“或曰教主为人所算遇难,周掌门深忧之,余也不信,教主何等神功?纵有所算也不能胜之。
1
“至武当,俞掌门见我於山下,言辞中甚为不平,言不助明教,实为人所欺当今局势,非教主不能救。
其有所谋划,目下也在寻访教主下落。
余素知武当五侠,可托生死,义士也。
俞掌门也老,不胜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