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八成的物產全部倾斜向军队建设的话,至少能够建设出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常备军,
乐观的话五千人也是有希望的。
同时军事训练也可以为土兵提供经验值,两年间完全可以將常备军的兵种等级提升到两阶以上。
系统提升的两阶兵已经是水平不俗的战士。
他们的战斗素质堪比凛冬城的精锐城防军,只是略微逊色於白虎亲卫和橡木骑兵等绝对精锐而已。
到时候尤里乌斯领就可以拥有一支至少三千人至多五千人的强军。
这样的一支军队足以成为李察和尤里乌斯领在未来动乱之中的立命之本,有他作为指挥和前锋,即使是万人军团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在今后的两年里尤里乌斯领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李察眉头一皱,羽毛笔在最后一份命令文书之上籤下名字。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深夜,窗外明月高悬。
李察起身拿起刚刚擬定的文书,迈开步子来到了黑岩堡办公厅之內。
此时办公厅內还是灯火通明,文官们执行了轮班制度,每个夜晚都会有一定的文官留守办公厅,確保能及时处理紧急事务。
李察大步迈入其中,將文书递给今夜办公厅留守文官之中的负责人。
这些刚刚擬定的文书草稿会很快被办公厅的文官们完善,隨后通过驰道输送到尤里乌斯领的每一个开拓地,每一个开拓地都有著黑岩城外派出去的文官和军队。
遍布尤里乌斯领的外派文官会將李察的意志贯彻到这个领地的每一个开拓地。
整个尤里乌斯领会像一头从冬眠中醒来的巨熊一样活动起来,极速將物產输送到黑岩城,並且通过两个月来构建的商业渠道换回金幣和物资。
集权体系带来了强大的执行力,商业渠道则迅速將物產转化为资源。
这就是李察有信心在两年时间內建设出一支至少三千人常备军的底气。
將文书递交给留守文官之后李察就转身回到了黑岩堡的寢房之中,明天日出他就要前往凛冬城僱佣文官。
九月末的太阳跃出地平线。
此时冬季已经不远,北境的寒冷天候已经略显威势,野草上蔓延著细霜。
虽然天气如此寒冷,但黑岩城的人们还是早早的出门开始活动。
商贩们打开店门,支起小摊;居民们也出门开始垦荒。
黑岩城附近有著庞大的待开垦土地和物產流动,同时李察又实行了较宽裕的税收政策。
所谓轻薄赋才是促进生產的良药,
於是黑岩城呈现出了有別於北境三省其他领地的生命力,而它只是整个尤里乌斯领乃至荒野开拓地的一个缩影。
整个荒野都在热火朝天的开拓与发展之中,生命和热情在这片广的土地流淌。
此时李察则是骑著北地骏马来到了南城门。
他的身后则是一支百人规模的车队,人数虽少但车马的数量却多,这都是为了便於从凛冬城带回足够物资和人才。
此行李察还是绝对最好带回三百人以上的文官人才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