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大英帝国
当普法战爭的硝烟在欧陆上空瀰漫时,英国人选择了冷眼旁观。格莱斯顿政府在战爭初期曾经做出过调解努力一一外交大臣格兰维尔伯爵亲自奔走於柏林和巴黎之间,试图说服交战双方坐到谈判桌前,不过这一切在法国人进驻卢森堡要塞之后就宣告失败了,英国人耸了耸肩,收起了调解者的面具。
“让他们去打吧,“这是唐寧街的普遍態度。
不介入欧陆纷爭,专心发展自己的全球帝国,这才是大不列顛的正道。
事实上,光荣孤立(弗朗茨在这个时空在內阁会议上提到的现在英国人的外交倾向)
从前几年开始就在唐寧街政府上流行开来,主要是英国人看不到干涉欧陆带来什么好处了。
普法战爭確实影响了英法之间的贸易。1871年,这一年还没结束,英国对法国的出口额从上一年的3200万英榜下降到2460万英镑,降幅达23%。曼彻斯特的纺织品、伯明罕的五金製品、还有蒸汽机等等,都因为法国市场的萎缩而积压。
普鲁士的市场也不例外,不过英国商人很快找到了补偿,军需物资。
战爭,从来都是一门赚钱的生意。既然战爭已经爆发了,那么大傢伙就开始摇身一变从和事佬变成军火贩子了,伦敦的银行家们开始给普鲁士人起草战爭贷款,主要是法国人经济实力强,短时间用不到,不过他们还是给法国人备好了一份。
英国人发现,不管欧陆战爭好像也不错。
这场战爭削弱了两个潜在的竞爭对手,普鲁士王国在过去几年里扩张得太过迅猛一:
1859年的奥撒法战爭让他们拿到了洛林地区大部分跟上阿尔萨斯,不久后,除了汉诺瓦王国之外的北德意志邦国统一於普鲁士之下,之后的丹麦战爭有拿到了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分。这种扩张速度让伦敦感到不安,而且普鲁士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尤其是对丹麦战爭,要的太多了。
至於法国,那就更是英国的心腹之患了。第二帝国在拿破崙三世的统治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186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国的工业產值已经达到英国的71%,钢铁產量更是高达英国的79%。法国海军的规模仅次於皇家海军,在土伦、瑟堡、布雷斯特拥有强大的海军基地,在阿尔及利亚、塞內加尔、印度支那和太平洋岛屿上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金融方面也是,巴黎的银行家也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狠角色,到处放贷款,跟英国银行家进行竞爭。
还有一件事,令英国人对法国不满的,就是他们联合奥地利人排挤英国在北非的势力,尤其是苏伊士运河,英国政府两次提出入股都被拒绝了。
如果任由法国这样发展下去,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迟早会受到挑战。因此,当普鲁土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时,白厅的官员们几乎要开香檳庆祝了。让日耳曼人去消耗法兰西的实力,让他们在莱茵河两岸相互斯杀,而大不列顛则可以安心发展自己的事业。
如果安东亲王真能彻底打垮法国,首相格莱斯顿先生表示他不介意向维多利亚女王建议,授予这个普鲁土人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大十字勋章,甚至是更高贵的嘉德勋章。
离了欧陆事务的纠缠,英国的发展確实顺风顺水。国內改革如火如茶地进行著。1871
年6月,议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会法》,正式赋予工会合法地位,保护工会基金不受侵犯。这项立法不仅缓和了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也为自由党贏得了大量工人阶级的选票。
军事改革也在稳步推进。陆军大臣爱德华·卡德维尔废除了延续几个世纪的军官职位买卖制度。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教育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內阁正在討论建立国家资助的小学体系,这显然是受到了奥地利帝国的启发。在此之前,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由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承担,覆盖面极其有限。据1870年的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土只有不到一半的適龄儿童在接受某种形式的教育。
弗朗茨要是知道英国人是参考了奥地利的义务教育体系,搞不好会后悔让两国加深交流合作的决定,这算是另一种方式的资敌了。
在海外,英国殖民部正在策划对阿散蒂帝国的第二次战爭。也就是西非的黄金海岸,
他们对南非地区的关心程度远不如西非,这对弗朗茨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在中亚,英俄之间的“大博弈”是主题,俄国人占领撒马尔罕,又吞併布哈拉汗国现在义把触角伸向希瓦和土库曼。
如果非要让英国人在南非和中亚选一个,我想,英国政府会力保中亚地区的稳定,毕竟这里关乎著印度。
1871年7月10日,伦敦,唐寧街10號。
威廉·格莱斯顿推开內阁会议室的门时,一股浓重的雪茄菸味扑面而来。战爭大臣卡德威尔正在窗边吞云吐雾,而財政大臣洛威则对著墙上的世界地图出神一一那些粉红色的大英帝国领土似乎正在被其他顏色侵蚀。
“把那该死的雪茄掐了,爱德华。”格莱斯顿皱著眉头说道,“一会儿格兰维尔要来了,你知道他闻不得这味儿。”
“好吧,好吧,身为一个英国人不抽雪茄,真麻烦。”战爭大臣贴心地为了自己的同僚熄灭了烟。
“今天谈什么?”財政大臣洛威转过身问。
“关於普法战爭的。”格莱斯顿简短地回答,在主位坐下。这位六十二岁的首相最近瘦了不少,欧陆的炮声似乎隔著英吉利海峡都能听到。
內阁成员陆续进来。內政大臣布鲁斯抱怨著伦敦的雾天,海军大臣戈申则在跟印度事务大臣阿盖尔公爵討论季风对航运的影响。格兰维尔伯爵最后一个到,怀里抱著一大电报,脸色比外面的天气还要阴沉。
“先生们,请允许我报告关於欧陆战爭的最新情况。”格兰维尔走到墙边的大地图前,拿起指示棒:“首先是北线。法国人固守卢森堡要塞。“他的指示棒点在地图上那个小小的公国上,“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根据1868年伦敦条约本应被完全拆除的要塞,
现在却成了法军最坚固的防线。”
“拆了一半的要塞都能挡住普鲁士人?”內政大臣亨利·布鲁斯露出惊讶的表情。
“確实如此。”格兰维尔点点头,“法国工程师们很聪明,他们利用剩余的工事,结合天然地形,构建了新的防御体系。普鲁士的军团已经在那里耗了三个星期,寸步难进。”
“中路呢?”格莱斯顿问道格兰维尔的指示棒向南移动:“中路,法军在巴勒迪克一图勒一线保持攻势。巴赞元帅亲自指挥第三军团,试图突破南锡。但是..:”他顿了顿,“进展甚微。普鲁土人在洛林高地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毕竟他们在那里经营了十二年。”
“十二年前我们就该阻止普鲁士吞併洛林。”殖民地大臣金伯利伯爵嘟囊道。
“那时候你在哪儿?”洛威斜了他一眼,“印度叛乱刚平定,谁有功夫管欧洲的事?
再说了,当时巴黎太囂张,当时的政府成员都觉得该敲打敲打他们,削弱当时的法国的確是符合英国利益。”
格莱斯顿轻咳一声,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南线的情况.::”格兰维尔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指示棒移到法国东部,“相当不妙。贝松三天前失守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抽气声。
“怎么这么快?“有人问。
“法军的南线军团被打败了,”格兰维尔摇著头,“普鲁士亲王弗里德里希·卡尔的南方军团正朝第戎挺进。我们的武官麦克唐纳上校昨天发来密电,说第戎是下一道防线的防御枢纽,这里如果能坚持一个月的话,那么法军还能有反扑的可能,如果一星期內沦陷,恐怕普鲁士会长驱直入。”
“这么说法国人要完蛋了?”哈廷顿侯爵脱口而出。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格兰维尔谨慎地回答。
房间內陷入了关於这场战爭的小討论,不过过了一会儿,殖民地大臣金伯利伯爵突然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诸位,在我们討论是否干预欧陆战事之前,我必须提醒各位注意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
“欧陆上的两个国家胜负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殖民地是个大问题。”
他从格兰维尔手里夺过指示棒,在地图上比划起来:“看看这儿一一坦尚尼亚、莫三比克,整个东非海岸都快插满奥地利的双头鹰了!“
“不仅如此,”金伯利的声音提高了,“北非的利比亚、突尼西亚部,都有他们的势力。”他的手指跨过印度洋,“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最后,他的手指落在了加勒比海,“海地、多米尼加,甚至委內瑞拉的部分沿海地区!”
“他们甚至刚刚接著帮助西班牙王国平定古巴叛乱,要了古巴东部去。“
“见鬼!”海军大臣忍不住爆了粗口,“这、、怎么这么多,快跟我们的势力相提並论了。”
“您现在才注意到吗,海军大臣阁下?”金伯利转过身,眼里几乎要喷火,“看看这些位置一一红海到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全在他们手里。我们去印度的船,如果真的两国交恶,很可能会遭到海盗的无情打击,我们要看奥地利人的脸色!“
战爭大臣卡德威尔皱著眉头:“十年前,奥地利海军还不值一提。现在他们的铁甲航队规模已经仅次於我们和法国了。”
“这正是我要说的,”金伯利用力敲著桌子,“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欧洲大陆的平衡时,奥地利人正在全世界跟我们抢夺殖民地!他们有计划、有步骤,而且行动迅速。”
“金伯利说得对,”印度事务大臣阿盖尔公爵表示支持,“孟买总督上个月就报告,
奥地利商船在印度洋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他们在科伦坡建立了大型补给站,在马尔地夫也有据点。”
“所以你想怎么样?”格莱斯顿终於开口,语气很平静。
“我的意思很明確,”金伯利环视著在座的各位,“我们不能再把精力浪费在欧陆事务上了。无论普法谁输谁贏,都不会立即威胁到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但奥地利的全球扩张?这是对我们海上霸权的直接挑战!这是在挖大英帝国的墙角!”
“我同意金伯利的看法,”財政大臣洛威说道,“而且从经济角度看,奥地利控制的这些地区都是重要的原料產地和市场。爪哇的香料、古巴的蔗、东非的象牙和棕櫚油...这些本该流向伦敦的財富,现在都流向了维也纳。”
“更不用说他们在修建的那些铁路,他们在殖民地的铁路目前是我们的两倍多了,这太可怕了。”
格莱斯顿沉思片刻:“那么诸位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