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陛下,”德根菲尔德伯爵话锋一转,“关於军中语言教师的职位,由於待遇优厚,已收到两千三百五十份申请书。”
“这倒是个好消息。”弗朗茨站起身,示意德根菲尔德伯爵跟隨他走到阳台“军衔普升情况如何?”皇帝望著远处排著队巡逻的土兵问道。
德根菲尔德伯爵对这些数字烂熟於心,不假思索地回答:“共有两千七百余人晋升士级军衔,四百余人晋升校级军衔,二十人晋升少將,七人晋升中將,五人晋升上將。”
他顿了顿,继续道:“另有三人被擢升为元帅一一戈尔德上將、温普芬上將,以及总参谋长赫斯男爵。”
“嗯。”弗朗茨凝视著不远处执勤的卫兵,突然意识到帝国现在缺少一样重要的东西一一庄重的典礼仪式。
过去,奥地利帝国的普升仪式往往是在美泉宫或其他地方小范围举行,顶多在报纸上稍作报导。
对绝大多数平民百姓而言,这是遥不可及的上层社会活动。
而阅兵、授勋这样的盛大典礼,无疑是凝聚民心、强化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军人归属感的最佳途径。
“伯爵阁下,”弗朗茨转身望著德根菲尔德那双饱经沧桑的灰色眼睛,“我认为我们应该举办一场隆重的阅兵典礼,为这些功勋卓著的將士们奖赏。”
德根菲尔德伯爵微微低头,谨慎地进言:“陛下,容我直言,这样的典礼恐怕会耗资数百万弗洛林,似乎不太必要。”
与崇尚军事传统的普鲁士不同,奥地利帝国很少举行大规模阅兵,通常只在重大军事胜利或皇帝加冕等特殊场合才会举办。况且近年来帝国財政紧张,削减军费都来不及,论耗费巨资举办阅兵典礼。
“伯爵阁下,我记得您应该参与过阅兵典礼又或者是晋升典礼。”
“是的,陛下。”德根菲尔德伯爵那张严肃的面孔突然绽放出一丝怀念的微笑,灰白的硬发在阳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泽,“我记得最难忘的一次,是拉德斯基元帅率军凯旋维罗纳时,您亲自为我们授勋。”
显然,这位久经沙场的將军回忆起了往昔的荣光岁月。
“可是,我还从未给一位普通士兵授过勛。”弗朗茨边摇头边说,“您看看您自己,一提起那段回忆就笑逐顏开。”
德根菲尔德伯爵沉吟片刻,答道:“陛下,如果財政部门同意,我定当竭力筹办。不过要让全城百姓都能观礼,確实需要一处宽阔的场地和可观的经费。”
“我记得贵族的普升仪式向来是在美泉宫或霍夫堡皇宫的宴会厅举行的吧?”弗朗茨问道。
“正是,陛下。您的意思是..”
“就选在霍夫堡皇宫前的英雄广场吧。”弗朗茨果断拍板,“我听说卡尔大公的雕像即將完工,让工匠加快进度,就在雕像揭幕时举行典礼。』
“至於军队方面,”他继续说道,“让各军团都派出精选方阵参加。但是,”弗朗茨语气严厉,“不准他们把方阵里塞满贵族子弟。我要求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名额必须留给有实际战功的將士,至於要参加授勋和普升的人员就不必重复了。”
这可是个在皇帝面前露脸的好机会,想都不用想,要是弗朗茨不立个规矩,
肯定会塞一帮子贵族进去。
“遵命,陛下。”德根菲尔德伯爵郑重地点头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