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教会 南德四邦的合併与奥普法撒四国和平条约
“我会很好说话?”弗朗茨露出洁白的牙笑了一下,他的手指灵巧地继续剥著手中的橘子,仿佛这个简单的动作能让他思绪更加清晰。
“是的,陛下。”首相布尔伯爵微微頜首,语气中带著一丝无奈。他刚刚会见了教皇特使路易吉·万尼切利·卡索尼,此刻正哭笑不得地向弗朗茨匯报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
“来,首相阁下,尝尝这个橘子。”弗朗茨慷慨地將剥好的半个橘子递给坐在对面沙发上的首相。他稍作停顿,眼中闪过一丝追忆,隨即摇头轻嘆道:“说来有趣,如果是五六年前的我,兴许真会毫不犹豫地慷慨支持教皇陛下呢。“
首相布尔伯爵小心翼翼地接过橘子,將一瓣塞入口中,细细品味著酸甜的滋味。他谨慎地问道:“陛下,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回復这个请求呢?”
“怎么回復?”弗朗茨的嘴角勾起一抹狡点的微笑,“那还用说,自然是要谈买卖啊。一分钱一分货,天经地义咯。”
他看了看不远处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肖像,接看说:“我留看加里波第將军,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傢伙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我们未必能轻易抓住他。但是,如果让他自己担任一个地方的首脑,他必然会陷入各派別力量的纷爭中,焦头烂额。对我们而言,这种威胁无疑要比他隱藏起来小得多。”
“另一方面,加里波第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专门用来对付教皇国的牌。”说著,弗朗茨优雅地將一瓣橘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著那丝丝甜美的凉意。
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串掛著十字架的念珠,轻轻地將它放在桌上。
“首相阁下,我们都不可否认天主教对我国的稳定至关重要,对吗?”弗朗茨问道。
布尔伯爵微微皱眉,谨慎地回答道:“確实如此,陛下。儘管这些年来教会的势力有愈发膨胀的趋势。”他的语气中隱藏著一丝不满,毕竟自从新的政教协议签署后,教会享有免税特权,这可让布鲁克男爵抱怨了许久。
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陛下,儘管如此,教会在稳定社会底层民眾、教化百姓、宣扬上帝与您的威严等方面,依然功不可没。”
1855年罗马教廷与奥地利帝国政府签署的新政教协约,赋予了教会在诸多领域更大的权力。
它被授予对其自身事务的完全控制权,包括任命。
教会还负责管理98%的公立小学:那些名义上是天主教徒並控制课程的学校。
天主教教会法院对夫妻一方或双方都是天主教徒的婚姻拥有管辖权..:
这份协约標誌著约瑟夫二世时期將教会置於皇权之下的做法彻底终结,约瑟夫主义就此划上句號。
然而,这也引发了奥地利帝国国內很多人的反教权运动。
从长远来看,教会势力的扩张无疑意味著帝国政府影响力的削弱。无论是在推行同化教育方面,由於天主教掌握著公立小学,政府难以施展拳脚;
还是在財政方面,教会享有诸多经济特权,尤其是在教会財產上的免税待遇。教会可以自由处置捐款、遗產、教会税等资金,几乎不受国家监管,这无疑让帝国政府的財政收入损失了一大块。
弗朗茨当然明白天主教对於稳定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它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是,弗朗茨想要的是听话的、可以为己所用的教会。
“是的,首相阁下。”弗朗茨玩弄著念珠,“但是我也很为难啊,帝国政府的財政收入这些年少了一大块,而我们与撒丁王国的战爭几乎摧毁了整个伦巴第王国,我已经下令今年的伦巴第王国免税了。
匈牙利叛乱也是,还有克罗埃西亚半个王国起义。
这些麻烦事,说到底都需要一样东西来解决。”
首相布尔伯爵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瞭然。
“陛下,我想我明白了。”
首相布尔伯爵沉吟片刻,看向皇帝弗朗茨,“要让安东·冯·施默林先生负责这项棘手的任务吗?”
弗朗茨闻言,不禁莞尔一笑,“不,可別为难那个可怜人了。他为了欧洲和平大会的事情已经够焦头烂额了。”弗朗茨的自光中带著几分调侃,“我发觉他最近头上所剩无几的头髮又少了几根。”
首相布尔伯爵被皇帝的幽默逗乐了,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哈,陛下您可真会开玩笑。那么,您心目中有合適的人选吗?要不...让莱纳大公去?”
莱纳大公是弗朗茨的堂弟,他和妻子玛丽·卡罗琳女大公一向以亲民著称,
热衷於开展各种慈善活动。歷史上曾经担任过奥匈帝国军队总司令和首相,算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弗朗茨手指敲打著桌面,在脑海中浮现出莱纳的身影,思考了片刻,“莱纳的经验还有所欠缺。不过,我倒是有个主意。”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让他给雷希伯格伯爵做副手,正好可以吸收些经验。”
约翰·伯恩哈德·格拉夫·冯·雷希贝格伯爵,这位伯爵是梅特涅亲王临终前力荐的人选。
歷史上弗朗茨知道自己玩砸了,布尔伯爵和几位將军背了战败的大锅,然后他跑去问梅特涅他死后谁可担大任,梅特涅亲王就推荐了这位雷希贝格伯爵。
雷希贝格伯爵走的是亲近普鲁土王国的路子,普丹战爭奥地利也掺和进去,
也是雷希贝格伯爵的极力主张,他想要与普鲁土王国藉此机会加大合作,指望普鲁士在未来威尼斯受到攻击时伸出援手。
结果,俾斯麦是什么人,那肯定是热脸贴冷屁股,白白给俾斯麦做了嫁衣,
没收到任何保证,后面就下台了。
不过,作为一名梅特涅派系的优秀外交官,之前在法兰克福会议上为我们奥地利帝国据理力爭的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这次给他一个具体的目標,应该能办好这件事。
“对了,”弗朗茨放下手中的念珠,“对了,还有一件事。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大主教劳舍尔阁下。让他也跟著参加吧。”
弗朗茨脸色变冷,淡蓝色的眼晴射出微光,“告诉劳舍尔主教,让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位奥地利人。”
“嗯,明白了,陛下。”布尔伯爵恭敬地点了点头,“另外,陛下,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向您匯报。您果然是神机妙算,用了您的高明计策之后,南德四邦国已经同意加入我们奥地利帝国了。”
弗朗茨听看这个,终於又再次恢復了笑容。
南德四邦,包括巴伐利亚王国、符腾堡王国、巴登大公国和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九百万,都是天主教为主的国家。
加上这些德意志人,也许还有萨克森王国,奥地利帝国的主体民族数量勉勉强强可以达到一半,这就足够了。推行后面的计划,至少可以保证帝国不会轻易崩溃。
弗朗茨之前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虽然获得所有大国认可的条约无疑是理想状態,但事实上,即便缺少某个国家一一比如说英国一一的认可,条约依然可以生效。
当然,他也明白与英国人保持良好关係的重要性,事后拉拉关係,给点好处。
例如,歷史上撒丁王国获得伦巴第王国之后,支持加里波第远征其他义大利邦国,很快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国的部分国土都被併入了撒丁王国,完成了义大利的初步统一。
普奥战爭,普鲁士通过七周战爭战胜了奥地利,吞併了绝大部分德意志邦国,並且把奥地利帝国踢出了德意志邦联。
这些惊天动地的变革竟然都没有遭到其他大国的干涉。
一方面,这些事件发生得实在太快了。即便有了铁路和电报这些现代化工具,等到英国等其他国家想要联合搞事情的时候,条约都签好了。
另一方面,每个国家复杂的內部外交、错综复杂的內政形势和战略考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国家都有著不同的派系、利益集团,他们的诉求都不一样,如果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巧妙地周旋几个星期,就能够完成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壮举。
现在看来,只要奥地利帝国不全部合併整个德意志邦联,交出一些利益,利用英、法、俄之间的矛盾,成功概率还是很大的。
想通这些之后,弗朗茨立即调整策略,加快了与巴伐利亚王国、符腾堡王国、巴登大公国以及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这四个主要南德意志邦国的合併谈判。
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率先表態,乾脆利落地同意统一,甚至主动提出不再保留军队,刚好可以节约一笔资金。
巴伐利亚王国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本来是想要联合符腾堡王国、巴登大公国一块反对奥地利帝国的吞併行为,但是巴登大公国和符腾堡王国很乾脆的就同意了合併。
弗朗茨已经同意每个月给这两个王国十万弗洛林的基础建设支持资金。
另外,巴登大公弗里德里希一世和符腾堡国王威廉一世肯定不是因为每年一万英镑的补助而同意签署合併文件的,相信他们是为了德意志光明的未来而做出的重要决定!
巴伐利亚王国这个段位很尷尬。
上面是老大奥地利帝国、老二普鲁土王国,两方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远胜巴伐利亚王国,更不用说他们在德意志邦联中拥有的强大號召力,几乎没有邦国会理会巴伐利业土国的主张。
下面又是像掌骚公国、符腾堡王国这种实力很弱,已经选择躺平的小邦国。
巴伐利亚主国处在这样一个进退维谷的尷尬位置,他们曾幻想像布伦瑞克公国这样的小国能够唯命是从,以此来实现自己成为盟主的野心,进而对抗奥地利和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