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到了83年。
孟凡是真的没有想到,这场始於80年的谈判,在双方人员都有意的情况下,竟然持续了將近三年。
这三年来,种家与芝东公司经歷了无数次的谈判,终於达成了一致。
孟凡坐在船上,看著偽装成普通工具机零件的四轴五轴零件,孟凡心里是美上了天。
没错,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原本一台五轴的基础上,又谈下了两台四轴。时代浪潮中的奋斗者
孟凡深知,这些高精度工具机零件对国家工业发展意义非凡。
在这个科技逐渐成为核心竞爭力的时代,高端工具机是製造业升级的关键。种家虽地域辽阔、人才济济,但工业基础的短板一直制约著向高端製造业的迈进。
这些四轴五轴零件的引进,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先进位造领域的大门。
80 年代的种家,正处於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百废待兴,工业领域渴望著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注入,以求在国际竞爭中崭露头角。
孟凡等人承载著国家与民族的期望,投身到与芝东公司这场艰苦卓绝的谈判之中。
回想这三年的谈判歷程,孟凡感慨万千。虽然为了不引人注意,后期的谈判孟凡不再参加。
但是孟凡一直密切关注著谈判的进程。
谈判桌上,双方代表你来我往,每一个条款、每一项技术细节、每一个价格数字都经过了反覆的斟酌与较量。
芝东公司作为行业內的翘楚,自然想在交易中获取最大利益,他们依仗著技术优势和巴统协定,在谈判初期態度强硬,诸多刁难。
而孟凡和他的团队则据理力爭,一方面展现出种家对先进技术的强烈渴望与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国际形势与市场动態,巧妙周旋。
在这期间,国內也面临著诸多质疑与压力。
一些人认为费如此巨大的精力与资源去引进几台工具机零件是否值得,毕竟当时国家的资金並不充裕,还有许多基础建设项目亟待投入。
倒不是他们不知道五轴的重要意义,实在是这个时候种家实在是太穷了,外匯少得可怜。
虽然有著娄董事和孟凡两个贸易公司,但是对比於国內的缺口,一两个公司实在是杯水车薪。
唯一让孟凡欣慰的是,由於有了这两个贸易公司,这个维度的种家发展得比前世要好。
但孟凡以及另一部分人坚信,工业基础的提升是长远发展的根基,这些高端工具机零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產能力的提高,更是技术理念与管理经验的引进。
经过多次会议研討,各方最终还是觉得五轴技术对於提升种家製造业整体水平有著极其重要的意义,爭取到了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如今,望著船上这些来之不易的零件,孟凡心中满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