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准备工作全都做好了,这天一大早,孟凡带著车队,接上了杨崢,开始这次的长途之旅。这次车队总共是10个人,两个主司机,两个副司机,四个保卫科的人员,加上孟凡和杨崢。
两辆车的驾驶室里只能乘坐四个人,剩下的人就坐在第二辆车的车厢里,车门开著,六个人坐在车厢里看著枪枝硝石等工具。
这次车队的运气很好,一路上顺风顺水的,就算在荒野里也没有碰到什么拦路抢劫的人。就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休息。一个礼拜的时间,孟凡等人终於来到了杨崢的村子。
值得一提的是,七天过去了,第一辆车里的放著的冰块还没有完全化完,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在县城的时候,杨崢特意给公社打了一个电话。虽然这个时期电话还没有普遍推广开来。但是杨崢村子所在的公社是一个周边几个村子组建的大型公社,还是配备了一部电话的。
杨崢也是长了一个心眼,没有跟接电话的人说什么,直说是找他们村子的村长。等到村长接电话之后,杨崢先是嘱咐村长认真听,不要说话。
因为杨崢是村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高学歷人才,所以他说的话在村里是很有威严的。
等到杨崢在电话里说完带著人过来收海鲜的事情后,村长心里十分忐忑。一方面为有人收海鲜而高兴,一方面又担心海鲜在路上坏了,给人家造成损失。
但是这些话电话里又不敢说,怕被边上的人听到。杨崢也说了,这是第一次,就来了两辆车,咱们村子捕捞的海鲜就可以满足需求了,都是挨著海边的村子,要是让別的村子的人知道了,肯定会一股脑的將海鲜都送过来。
到时候为了考虑影响,肯定是一个村子都收一点儿,就不符合杨崢为村子谋福利的初衷了。
村长虽然没有文化,但是这些道理还是很明白的,所以在电话里是一个劲的“是是是”的答应著,紧紧地將话筒靠在耳边,生怕边上的人听到电话里的声音。虽然都是一个公社的人,虽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是这回我就先自私一次。
毕竟杨崢也说了,这次是第一次来,是做实验的,主要是为了看看能不能將海鲜运回去。等到下次,再来的就不是这两辆车了。
杨崢可以肯定,等到轧钢厂的海鲜拉回去,第二天就会有厂子焊出同样的车厢,第三天就会有车队从京城出发。隨后就是源源不断的车队。到时候,海边的村子都会发展起来。
况且,之前孟凡还说过罐头厂的事情。虽然杨崢开始有些不在意,但是现在也对此有著很高的期望。毕竟,和孟凡分开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海鲜远程运输的问题就被孟凡给解决了。现在的杨崢,对孟凡有种盲目的信任,他相信罐头厂一定可以可以建立起来。
“杨老蔫儿,啥事儿啊?”
等到村长掛了电话,边上的人问道。毕竟,在这个年代,在乡下,私人打电话过来还是极其少见的。
提问的是公社今天值班的人员,就是他接到了杨崢的电话,喊村长儿过来的。杨老蔫儿是外號,因为村长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至於大名,在农村的话,如果有小名的话,一般是没人叫大名的,以至於有的时候你去一个村子问谁谁谁家在哪里?
如果你说的是大名,大多数人都会愣一下,然后会说“哦,你说的是谁谁谁家吧。”这时候他们说的名字就是小名。
“没啥,就是杨崢带著一些同事回来了,让我们准备准备,好好招待一下。”
杨老蔫儿,也就是村长,隨意地搪塞道。
“杨崢,就是你们村那个大学生是吧。我知道,这可是咱们附近几个村子的第一个大学生,听说去京城工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