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和任副厂长並排在路上骑著自行车,二人一边走一边隨意聊著。
“孟凡,这个工具做好后你准备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任副厂长好奇地问道。
孟凡微微一笑,略带意思神秘的说道:
“副厂长您猜猜看,您觉得我会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哈哈,我可猜不到,还是你来说吧。”任副厂长笑著摇摇头。
“我打算叫它『热得快』。”孟凡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嗯,『热得快』,这个名字不错,很贴切。”任副厂长点点头,表示赞同。
孟凡心中暗自高兴,他相信,这个热得快一定会像前世一样迅速占领大街小巷,红遍大江南北。
轧钢厂也会凭藉著这个小工具进一步受到上面的关注,希望这个小工具能够帮助按照孟凡的设想一样换取外匯回来。
要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一直缺外匯,现在的政策是外匯统一上缴。不管你们厂子赚了多少外匯回来,都会给你换成人民幣。孟凡前世的时候在网上听过这样一则消息。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具体的年代记不清了,反正是外匯上缴的时候,有的厂家为了將自己的產品卖到国外去,竟然在什么交易会上低於成本价向国外出售,因为卖到国外赚取的是外匯,自己拿不到,然后上面会给这些厂家贴补。
孟凡不是学金融的,也没有经歷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他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做。按照孟凡仅有的在高中政治课上学过的金融知识来说,这样做厂子是不会亏的,因为有国家补贴。
但是国家是亏本的啊,为了赚取外匯,值得这样做吗?这样不会造成本国货幣贬值吗?不过鑑於当时国內与外界沟通不大,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个可以理解,到那时国內呢?相当於增发货幣了吧,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吗?有没有吊大的网友解释一下?
“那以后呢,这个热得快你准备怎么生產销售?”
不知道孟凡的思绪已经飘到九霄云外的任副厂长接著问道。
“如果试验成功了,我想的是由厂子將这件事上报到工业部,看看能不能成立一个由轧钢厂辖属的生產车间,只管组装,原料由工业部那边划拨。
这样一来,生產原料的厂子有了额外的生產任务,他们高兴;咱们轧钢厂能够得到上面的关注,还能安置一些轧钢厂的家属,咱们也高兴;
群眾们也会得到实惠,他们也高兴。特別是北方这边,现在冬天这么冷,光靠炉子烧水得多长时间才能烧开啊,还得是勤加煤的人家才可以烧开,那些省著用的那种,水基本烧不开。
这样做的话能够一举三得,我想不出比这还好的解决办法。”
孟凡收回思绪,一边蹬著自行车,一边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