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老登上不了新时代的船!万历皇帝飞起来了?
“四哥心里门儿清,何苦这般揣着明白装糊涂?”
张允修语气中透露出无奈说道。
“嘿!”
张简修忽然笑得眯起眼睛。
“你小子该不会真对永宁公主动了心思?娶公主?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将那倭女纳为小妾,再寻个官宦人家的姑娘成亲,日子何等逍遥自在,何苦去当那活受罪的驸马?”
医馆内恭妃的院落也由着锦衣卫把守,张允修和永宁公主的关系,他自然是看在眼里。
可不单单是张简修,京城谁人不知,那驸马都尉虽乃是从一品高官,却形同于“囚犯”。
驸马未经皇帝允许不得出京,严禁与藩王、勋贵来往,甚至有时候见公主都需要受到限制。
京城里许多勋贵官员,是瞧不上“驸马都尉”的虚衔。
寻常人家若能攀上这门亲事,或许还会觉得是天大的福分,可张允修是什么身份?
说话间,二人已并肩走回书房。
张允修给自己倒上了一杯茶,仰头饮尽说道。
“此事并非那么简单。”
他话音刚落,书房外却有一道身影顿住了脚。
张居正不知何时,他竟已悄无声息地站在廊下。
表面上装作观赏庭院里的景致,眼角的余光却紧紧锁着书房门,连里头的对话都一字不落地听进了耳中。
书房内,张简修也在苦劝:“士元,此事断不可行,驸马之桎梏乃是太祖高皇帝传下来的祖训,岂可轻易违背?
你若实在是喜欢,我明日去教坊司给你寻个像是永宁公主的姑娘。”
此言一出,不单单张允修无语,便连外头的张居正也咬牙切齿,他恶狠狠瞪了一眼张简修的身影。
张允修无奈摇摇头说道:“国朝二百年来,违背皇明祖训的事还少吗?”
“这”张简修一时语塞,他还真不知该如何反驳。
大明君臣张口闭口便是皇明祖训,可哪一次不是挑着对自个儿有利的听?
若真人人都把祖训奉为圭臬,土木堡之变怎会发生?嘉靖皇帝又怎敢常年沉迷修道、荒废朝政?
说到底,“皇明祖训”不过是个合用的工具,需用时便拉出来撑场面,不需时便抛到九霄云外。
张简修反驳不了,便换个角度劝道:“就算祖训能变通,此事爹爹断然不会同意,士元,你该知道,爹爹在你身上寄予了多少期许”
张允修喝起茶来,却似有几分醉意。
“爹爹想让我当张居正,想让我当严嵩严世蕃,可即便是贵为元辅也有诸般不顺,元辅之位确实是要当的,可不是这般当的。”
既要当驸马,又要当首辅,张允修这是要上天啊!
“此事绝不可能!”张简修紧蹙眉头断然说道。
即便是不着调的张简修,也觉得此事不着调了。
张允修眯起眼睛笑道:“今时不同往日,放在从前你怎么知道西山能够发迹帮着朝廷解决钱粮问题,大明若想要中兴,若想要有新气象,便不能墨守陈规。
要我说爹爹老了,该是退位让贤,若是让我来当这个元辅,定然会有所不同。”
此言一出,屋外突然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
张简修险些从椅子上掉下来,猛地看向窗外,又听外头没了声响,不由得怒骂一句。
“近来耗子怎么这么多!”
张允修瞥了一眼外头,嘴角微微勾起,没有说话。
张简修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似乎意识到什么,压低声音询问说道。
“士元是真的心系永宁公主,还是别有所图。”
张允修微微抬眸,眼睛里头坦然得令人心惊,说出话来却有些怪异。
“两者都有,爹爹终究是老了,他是旧时代的残党,早已登不上新时代的舰船。
咱们的目标,不单单乃是这一隅之地,更加是星辰大海。”
“残党?”张简修又是觉得震惊又是觉得怪异。
他连忙上前捂住张允修的嘴。
“子不言父过!士元不可胡言!”
旧时代?新时代?
星辰大海到底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一定要驸马身份?
张简修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怎么也转不过弯来。
看着四哥一脸茫然无措的模样,张允修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眼角的余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窗外。
张居正立在原地,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长髯被气得微微发颤,险些想要冲进去,好好教训这个出言不逊的小子。
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终究是压下了心头怒火。
吃一堑长一智,张居正如今已然学乖了,跟张允修这小子正面交锋,还真吃不到什么好处。
他强装镇定地转身,慢悠悠地负手,假装作是在欣赏景色,只是那背影比之先前僵硬许多。
不消几日,大明朝廷的赏赐便到了会同馆。
望着那些堆积如山的货物,诸国使节是有些懵逼的。
安南使节阮文忠盯着赏赐中的煤炭和各式日常用品,顿时是怒火中烧。
他在外头不敢声张,可一回到会同馆里头,便忍不住抱怨起来。
“明国之中有奸佞作祟!”
阮文忠愤愤不平地拍案。
“往年赏赐皆是绫罗绸缎,金银瓷器,今年却都是些粗鄙之物!定然是有奸佞克扣了咱们的赏赐,吾等需向大明皇帝参奏!”
有没有奸佞不知道,可阮文忠心里头清楚,若能将事情闹大,大明碍于颜面,必然要补上赏赐的。
乌斯藏使节虽对于官话不太精通,却急得咿咿呀呀比划。
“错的错的,这些煤和茶叶握们污斯藏很是需要!”
对于乌斯藏来说,比起什么瓷器金银,藕煤这种靠谱的燃料,茶叶这种生活必需品,才是最为重要的。
先前大明虽有藕煤流入草原,可终究是僧多肉少,这是字面意义上的僧多肉少。
许多后世人有误解,觉得乌斯藏的治理主要是清朝大力推行喇嘛教的结果。
实际上这是倒果为因。
乌斯藏本来就是政教合一的地区,早在唐朝吐蕃时期,赞普便以王权推行佛教,以佛教教义为律法。
到了明清时期,乌斯藏治理难题的核心在于内部派系林立,导致纷争不断。
单是此次来大明的乌斯藏使节,便有将近千人,这些人隶属于不同的教王,包括什么阐化王、辅教王、阐教王等等。
此刻,这些乌斯藏使节一看到大明的赏赐,哪里会有半点嫌弃,各个眼睛里头都绿了,要不是有明朝的大臣军队在外守着,自己非得打起来不可。
“这是《楞伽经注解》!”
一名僧人模样的乌斯藏使节惊呼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