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支书的落寞
天色渐暗之后,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什么人会来了。大家也不进客厅,都在银杏树下坐著。
刘一民在树下找人做了两张石桌,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又將里面的八仙桌给抬了出来,板凳不够,找到梁大妈借了几张板凳。
梁大妈问道:“这些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再给你吼一嗓子,肯定还能弄来几张!”
刘一民看了看凳子,又数了数人头,无奈地说道:“那麻烦您再帮我吼一嗓子,人是有点多!
“那好办,我在胡同里面说话,还是有点用!”梁大妈吼了一嗓子,又借到了几张板凳,还贴心和刘一民將板凳抬到了院子里面。
各家的板凳都有记號,不至於到时候还错。加上自家的板凳、桌椅,这才够用。
梁大妈和旁边的邻居看到这么多人,都吃惊了:“一民同志,你家这是干什么呢?不会是进行秘密聚会吧?”
这场景,不由得梁大妈不往歪处想,平常这个四合院进进出出的人也有,可没这么多啊!
刘一民赶紧说道:“都是些长辈,你看看,年纪都多大了。这不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吗?都来聚一聚!”
“是吗?八月节来这么多人?感情是个大家族啊!”旁边邻居说道。
老一辈人,称呼中秋节,大部分人称为八月节,因为是八月的节日。
端午在农历五月,大家就称呼为五月节。
曹禹走出来说道:“放心吧,同志,我是人艺剧院的,我们啊,是朋友聚在这儿聊聊天。这是我的学生,听说你对他很关照,谢谢你,他平常一个人住在这儿,还得你们邻居多多关心!”
梁大妈和旁边的邻居看向曹禹:“哎呦,人艺的啊,没想到这小同志也是人艺的,行,你们好好聊。老同志,你这学生挺不错,用电影儿里的话,叫什么达理!”
“知书达理!”
“对,知书达理!”
等几人走后,四合院里,更热闹了。各种各样的饭菜都端了上来,香味隔著几条胡同,都能够闻得到。
朱霖低声对著刘一民说道:“没想到来了这么多,文联和作协都空了。”
刘一民看著朱霖心疼地说道:“累坏了吧?”
“可不嘛,这是我最近最累的时候了!”朱霖用拳头捶了捶后腰的位置。
开始吃饭的时候,有人问起话剧的事情,刘一民给大家讲了讲大概。
几人鼓著掌说道:“到时候我们一定去人艺捧捧场子,老万,你的票可不能吝嗇!”
曹禹笑道:“你跑的慢,能怪得了谁?”
刘一民今天杭帮菜、沪市菜、东北菜、燕京的本地菜等等吃了一个遍。
有的人做的差,还会被专门拎出来批评一下。都知道各自的老家,看一眼菜就知道是谁家做的等吃完后,张广年说道:“一民,你的《追风箏的人》单行本快印好了吧?”
刘一民回道:“估计销售要到下个月了!”
夏言和茅盾得意地对视了一眼,茅盾笑道:“我跟老夏我们两个人,给这本书写了序,到时候让一民给在座的一人送上一本!”
“这部小说啊,当著一民的面,我还是想聊一聊?”
曹禹道:“聊嘛,吃完饭消消食儿,这月亮到了正圆,还得一会儿呢!”
“这本书我觉得除了整体的故事,里面有很多的句子写的特別好,遣词造句不是说多么的优美,但正因为简单,才显示出功底的深厚。”
“大道至简嘛!”
“当年咱们在一群人写的愤怒的文章多,写的平缓的文章少,有时候静下心来以回忆录的形式,像《追风箏的人》一样谈一谈自己的往事挺好!”
“剖析剖析自己,咱们都不是什么完人,有时候啊,想一想,是做了不少的错事,是啊,有些事儿,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唉!”
这话是张广年说的,说完后,周围的几个人將目光看向了张广年,眼神闪烁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当然,大部分人也將其理解为,一次不算正式的道歉!
刘一民將月饼和水果摆在桌子上,还有一些瓜子儿。这些月饼的粮票,还是曹禹给的。
里面的月饼也是五仁居多,五仁月饼,一款经典到不能经典的月饼,刘一民是不怎么喜欢吃,
倒是吃了几个豆沙的。
等月亮快上来的时候,银杏树下不好赏月,大家就到了三进院里面。
三进的空间大,还没有高树,所以看的异常清晰。
夜晚的空中几乎没有一点云彩,月光照在大地上,大家彼此说话的时候,对方的表情什么的,
看的一清二楚。
小孩子在旁边玩闹,大人一边盯著月亮一边聊著天。
等到了满月的时候,院子里响起一阵阵掌声,来了兴致的人还吟诵了几曲。
“来来来,每一个人说一句中秋的诗词!”茅盾提议道,说完自己先来了一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夏言说道:“老沈,你起这个调,怎么这么悲凉,明月明年还在这里看!”
茅盾笑道:“我也想啊!”
等到刘一民的时候,接了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朱霖说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
等这句诗说完,整个院子里都笑了起来,张广年说道:“等你们结婚,我们一定喝你们的喜酒!
朱霖看向刘一民,刘一民的手趁著没人注意,偷偷握住了朱霖的手,没想到沈云在后面,嘿嘿一笑,嚇得朱霖赶紧甩开了。
“到时候,我们都来!”
夏言道:“我当你们的证婚人!”
“你当证婚人?我干什么?”曹禹不满地说道。
其余人看著两人斗嘴,逗乐的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