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席捲清南的风波,在官方文件中,被定义为“五月事件”。
事件平息后,清南市的天,悄然变了。
市委书记何群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
他面前放著一份省委组织部的通报文件。
文件上的措辞严厉,直指清南市委在“五月事件”中反应迟钝,处置不力,存在严重的不作为问题。
其实他自己知道,这种说法是避重就轻。
常委会上,他其实是乐见其成的,王光明对於刘清明的追究。
符合程序,但不符合常识。
这就是清南市体制对於刘清明这个刺头的一次反击。
但是结果谁也没有想到。
当云岭乡成千上万的群眾出现在市委广场时。
他很震惊。
因为群体事件,一定会让他在上级组织那里丟分。
但同时,他也深信,刘清明这个做法。
是自取死路!
可一切都隨著三位老人的惊天一跪。
而改变了。
直到现在他也没想通,一个穷困潦倒到省內闻名的贫困乡。
怎么会出现三位上达天听的战斗英雄?
他们的功绩,他们的资歷。
应该是京城圈子里的一员才对啊。
何群根本不相信,有人会真正淡泊名利。
所有的这类动作,在他看来,不过是政治场上的以退为进。
搏一个虚名而已。
但当军区司令员亲口证实对方的身份后。
何群震惊了。
原来世界上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革命时期拋头颅洒热血,毫不畏惧。
在革命成功后归隱乡里,甘愿当一个默默无名的农民!
这样的情操,只出现在书本上。
曾经被他嗤之以鼻。
从心底里认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现在,同样被他嗤之以鼻。
凭这样的资歷,登上高位。
难道不是更有用?
假如他们现在还留在体制內。
谁敢让三位老人下跪去保一个小小的乡长?
手下的一个电话就能达到目地。
这才是官场真諦!
然而,一切的恶果,都让他成为这个事件中。
最大的受害者。
至少他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省里的文件措辞极为严厉。
可想而知,省领导有多么地震怒!
尤其是他本人,作为市委一把手,被要求做出深刻检討,並“全力支持汪明远同志的工作”。
这最后一句,才是最致命的。
它等同於剥夺了他对市政府工作的干涉权,將权力天平彻底推向了那个年轻人。
何群一言不发,將文件收进抽屉。
接下来的清南市市委常委会上,汪明远当仁不让地发表了讲话。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同志们,『五月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暴露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思想僵化,观念陈腐,不思进取,这些都是阻碍清南发展的顽疾。”
他环视一周,在座的常委们,有的低头记录,有的面色凝重。
“从今天起,市里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我亲自担任组长。”
“財政局,工商局,农业局……凡是涉及到经济发展的部门,都要拿出具体的改革方案。三天之內,我要看到东西。”
主管財政的副市长有些震惊,他咳嗽一声。
“汪市长,改革是好事,但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市里財政紧张,很多工作……”
“钱的问题,有办法想办法,没办法创造办法。”汪明远打断他,“省里批准了我们一笔七百万美元的外贸订单,服装鞋帽加工,我准备邀请沿海的客人来咱们清南考察,与市里的相关企业洽谈合资。”
七百万美元!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个数字,对贫困的清南市来说,无异於天文数字。
“我的计划是,整合全市现有的服装厂、纺织厂,成立一家大型股份制集团公司,承接这笔订单。”
“以此为龙头,带动包装、物流、印染等上下游產业。我要在清南,打造一个完整的轻工业產业链。”
汪明远的蓝图,让所有人都感到了震惊。
这个年轻人,不光有背景,更有手腕和野心。
何群坐在主位上,脸色平静,心里却翻江倒海。
他知道,自己已经拦不住了。
於是在汪明远象徵性地徵求他的意见时。
何群给予了毫不保留的支持。
一二把手达成一致,什么决议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人事方面也完全按照他的想法表决通过。
会议结束,汪明远第一个走出会议室。
回到市政府马上又召开了政府工作会议。
向政府部门的头头脑脑宣布了常委会上的新决议。
那些盘踞在一把手位置上的人,无不是低头耷脑。
他们消息灵通,已经得到了准確的结果。
知道自己即將被边缘化的下场。
那些被提拔的年轻的副局长刚好相反,他们被汪明远破格提拔,此刻正是意气风发。
隱然形成了新的政府领导层。
老牌的局长处长们看著这一幕,神色复杂。
清南市,至此正式重新洗牌了。
汪明远,正式確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
省电视台,12號演播厅。
苏清璇站在聚光灯下,从容自信。
她主持的专题报导《清江直击》正在录製。
第一期节目,就是打拐专题。
她和团队深入一线,採访了被解救的妇女儿童,也採访了办案的公安干警。
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那些不寒而慄的罪恶內幕,通过她的讲述,呈现在全省观眾面前。
节目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
省台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苏清璇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名动清江。
紧接著,第二期节目,《寻找英雄》。
通过巧妙的剪辑,云岭乡三位老英雄的故事被搬上荧幕。
节目播出时,恰逢南海局势紧张,全国上下爱国情绪高涨。
这期节目,像是点燃了乾柴的火星。
不光在省內引起轰动,甚至被央视看中,剪辑后以专栏的形式播出。
苏清璇的形象,又在全国一炮而红。
录製结束,她脱下高跟鞋,揉著脚踝。
助理小跑著过来:“清璇姐,台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好。”
台长办公室里,烟雾繚绕。
“小苏啊,坐。”台长脸上全是笑意,“你的节目,火了!央视那边都打电话来要人,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才不去呢,我是咱们清江人。”
苏清璇一丝犹豫都没有,她对京城只有一个感觉。
离得越远越好。
“你的態度让我很感动啊。”台长掐灭菸头,“台里决定,把你的节目调到周五晚上的黄金档。另外,给你成立独立的製作小组,人手、设备,你来提!”
苏清璇心中一喜。
这意味著,她在省台,有了真正的独立製作权。
这不比去央视吊车尾强多了?
走出办公楼,她拿出手机,拨通了刘清明的电话。
“大明星,忙完了?”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调侃声。
“去你的。”苏清璇笑了,“你才是大忙人,亲爱的刘乡长。”
“在电视上看到你的风采,真是我见犹怜啊。”
苏清璇笑得不行:“没文化別乱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