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国的蔬菜店从新开业。
等到苏建军把蔬菜拉来,便正式开门。
苏建国站在“苏记蔬菜行“门口,手里捏著刚送来的《四九城晨报》。
上面的头版赫然印著刘副区长被两名纪委工作人员押上车的照片。
照片里,那个曾经趾高气扬的副区长,此刻佝僂著背,脸色灰败得像霜打的茄子。
“当家的,快看!“
王秀兰从市场管理处小跑回来,脸上满是激动。
“老王说马三宝的'三宝蔬菜店'今早被工商局贴了封条。。“
苏建国嘴角微微上扬,把报纸折好塞进围裙口袋。
店內,三个姑娘已经忙碌起来。
送货的苏建军到了。
“苏记蔬菜行“正式重新开张。
很快,老顾客们就闻讯而来。
“苏老板!可算开门了!“
捲髮大妈第一个衝进店里,菜篮子往柜檯上一放。
“给我来三斤黄瓜!这些天可馋死我了!“
“我要五斤西红柿!“
“韭菜来两把!“
“豆腐!给我留四块豆腐!“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瞬间填满了店铺。
苏建国站在柜檯后面收钱,王秀兰负责给顾客装袋。
三个姑娘手脚麻利地称重、打包。
苏玉芬则专门切豆腐。
到了中午,六个新大棚的第一批小白菜和韭菜也送到了。
苏建军开著拖拉机“突突“地驶进市场。
“哥!地里长的可好了!“
苏建军跳下车,抹了把汗。
“小白菜又嫩又水灵,吴二埋汰他们刚刚收割的!“
苏建国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兄弟俩一起卸货。
新到的蔬菜立刻被抢购一空,有个国营饭店的採购员甚至直接包圆了半车韭菜。
“苏老板,以后我们饭店的菜就从你这进了。“
採购员递上名片。
“您这菜新鲜,价格也公道。“
等到了晚上,苏建国看著钱匣子里满满当当的钞票,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一天,没有突击检查,没有无理罚款,只有络绎不绝的顾客和源源不断的收入。
接下来的日子,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六个新大棚的蔬菜陆续上市,品种也从单一的黄瓜、西红柿增加到菠菜、油菜、茼蒿等七八个品种。
苏建军每天要往返村里三四趟,拖拉机从早到晚没停过。
一周后的早晨。
苏建国在市场门口遇到了垂头丧气的市场管理员老王。
“苏老板,您听说了吗?“
老王小声说道。
“刘副区长被双规了,据说光现金就搜出来二十多万!他那个小舅子更惨,判了七年!“
苏建国点点头,心里却没有多少胜利的喜悦。他
知道,在这变革的年代,像刘副区长这样被时代浪潮拍在沙滩上的“聪明人“还会有很多。
而他苏建国要做的,就是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天还没亮,四九城就已经醒了。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卖年货的摊贩早早支起摊位,吆喝声此起彼伏。
东单市场更是人山人海,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置办年货的市民。
苏建国凌晨四点就起床了,他裹紧袄,呵著白气来到店里。
没想到,李红梅、王丽和张美丽比他还早,三个姑娘已经在打扫卫生了。
“老板,新年好!“
三个姑娘齐声问候,脸蛋冻得通红,眼睛却亮晶晶的。
“好好,都辛苦了。“
苏建国从兜里掏出三个红包。
“拿著,算是年终奖。“
三个姑娘惊喜地接过红包,摸著厚度,至少是半个月工资。
她们道谢后干得更起劲了,把店里店外打扫得一尘不染。
五点半。
第一车蔬菜送到了。
苏建军开著拖拉机,后面还跟著两辆村里的驴车,全都装满了蔬菜。
“哥!今天可是场硬仗!“
苏建军跳下车,搓了搓冻僵的手。
“村里老少齐上阵,连夜摘了三千斤菜!“
苏建国帮著卸货,心里估算著今天的销售计划。
小年是春节前的第一个採购高峰,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备年货,新鲜蔬菜的需求量是平时的好几倍。
六点整。
“苏记蔬菜行“正式开门营业。
门一开,顾客就像潮水般涌了进来。
“黄瓜!我要五斤黄瓜!“
“西红柿三斤!“
“韭菜十把!包饺子用!“
“豆腐!给我留十块!“
叫喊声几乎掀翻屋顶。
苏建国不得不站在凳子上维持秩序。
“大家別挤!排好队!今天货足,都有份!“
王秀兰带著三个姑娘负责称重、包装。
苏玉芬专门负责切豆腐,手腕都酸了。
苏建国自己坐镇柜檯收钱,苏建军则来回跑动,隨时补充货架上的蔬菜。
到了上午十点,第一批蔬菜已经卖掉了三分之二。
苏建军赶紧开著拖拉机回村拉第二趟货。
路上积雪未化,拖拉机开得小心翼翼,来回了三个小时。
中午时分,全聚德的採购经理亲自登门。
“苏老板,今天可得帮帮忙!“
经理擦著汗说。
“我们预订的五十桌年夜饭,蔬菜不够用了!“
苏建国二话不说,让苏建军从仓库搬出提前预留的精品蔬菜。
经理看著水灵灵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连连点头。
“好!好!这品质,值这个价!“
下午两点,第二车蔬菜也卖得差不多了。
苏建国看了看表,咬牙对苏建军说。
“再跑一趟!天黑前务必赶回来!“
苏建军二话不说,跳上拖拉机就往村里赶。
这次他带上了张大柱和吴二埋汰,三人一路疾驰,终於在下午四点前拉回了第三车蔬菜。
市场里,其他摊位已经开始收摊了,但“苏记蔬菜行“门前依然排著长队。
很多市民是听说这里有新鲜蔬菜,特意从別地区赶来的。
“大家別急,都有份!“
苏建国嗓子都喊哑了,但脸上掛著掩不住的笑容。
天色渐暗,最后一秤韭菜卖完时,已经快七点了。
苏建国关上店门,全家人瘫坐在椅子上,累得连手指都不想动。
“今天...可真是...“
王秀兰揉著酸痛的腰,话都说不利索了。
苏建国强打精神,从柜檯底下抱出沉甸甸的钱匣子,倒在桌上开始清点。
大团结、炼钢工人、女拖拉机手...
各种面额的钞票堆成了小山。
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了好一阵,苏建国突然停下动作,瞪大眼睛。
“多少?“
王秀兰凑过来问。
苏建国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发抖。
“五千...五百二十七块八毛...“
屋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五千块!
这在1980年是什么概念?
四九城一套像样的四合院,也就这个价!
普通工人要不吃不喝乾十年才能攒下这么多钱!
“我的老天爷...“
王秀兰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手捂著胸口。
“一天...就一天...“
苏玉芬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她想起自己之前跟那酒鬼丈夫过的苦日子,而现在,光今天家里一天就能赚五千块。
这里面,也有她卖豆腐的三百多块,一天赚三百,苏玉芬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有这本事。。
“明天...“
苏建国转过身,声音坚定。
“咱们再加把劲!爭取春节前,给家里添台电视机!“
欢呼声瞬间充满了整个店铺。
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
苏记蔬菜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东单市场里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而“苏记“门前总是排著长龙般的队伍。
买菜的叫喊声从早到晚不绝於耳。
苏建国站在柜檯后面收钱,手指因为数钱而磨出了茧子。
王秀兰带著三个女工忙得脚不沾地,称重、包装、招呼客人,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建军,再去拉一车来!“
苏建国看著货架上迅速减少的蔬菜,对满头大汗的弟弟喊道。
苏建军二话不说,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就往外跑。
他的解放鞋上沾满了泥雪,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
自从进入腊月,他每天要往返苏家屯和四九城四五趟,拖拉机从早到晚“突突“作响,几乎没停过。
到了腊月二十六。
店里的人手实在不够用了。
苏建军好几天都没回家睡个好觉。
这天直接天不亮就回家,硬是把自家媳妇王桂香从被窝里拽了出来。
“干啥呀?天还没亮呢!“
王桂香揉著惺忪的睡眼抱怨道。
“赶紧穿衣服,跟我进城帮忙去!“
苏建军很是焦急的说道。
“店里忙疯了,大哥说给你开工资,一天十块!“
一听有钱赚,王桂香立刻来了精神,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
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跳上了拖拉机。
到了店里,王桂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队伍从店门口一直排到市场尽头,少说也有五六十人。
店里的四个姑娘忙得满脸通红,王秀兰的嗓子已经喊哑了,苏建国的手指因为数钱太多而微微发抖。
“还愣著干啥?快去帮忙!“
苏建军推了媳妇一把。
王桂香是个麻利人,很快就上手了。
她负责给顾客装菜,动作又快又准,还能抽空跟排队的大爷大妈们嘮嗑,哄得顾客们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