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东京都赤坂“青松”料亭內,一场跨越三国围棋界的盛会正在酝酿。
料亭入口处,两株精心修剪的五叶松在暮色中静立,青苔点缀的踏石小径蜿蜒著通向主厅。
推开绘有松鹤图案的檜木拉门,温暖的灯光如水般倾泻而出,与庭院中的石灯笼遥相呼应。
主厅內布置著二十张黑漆矮桌,呈“コ“字形排列。
每张桌上都摆放著精致的九穀烧餐具,青瓷酒盏在灯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
墙壁上悬掛著日本棋院珍藏的《幽玄》墨宝复製品,苍劲有力的笔锋在桑皮纸上舒展开来。
下方壁龕里陈列著一尊古旧的榧木棋罐,旁边点缀著几枝刚折下的山茶。
从敞开的格窗望去,庭院中的惊鹿每隔十五分钟便发出清脆的“咚“声,竹筒叩石的余韵与室內此起彼落的寒暄声交织成趣。
三国棋手们打破国籍界限混坐其间。
柏寒跪坐在浅葱色的座布团上,左侧是中国的党毅飞初段,右侧挨著韩国的韩尚勛三段。
参加今天的活动,对於昨天刚在棋圣战预选c中战胜安田泰敏九段的少年来说,是难得的放鬆机会。
同根同源,柏寒很快和年长两岁的党毅飞熟悉起来,称呼也变成了“阿党”和“小柏”了。
看著柏寒用流利的中文与党毅飞交谈,羋昱廷好奇地探过身子。
“柏寒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完全听不出台北口音啊。”
羋昱廷直接叫著少年的名字,语气中带著一份亲近。
“可能是看过太多中文的围棋节目,从小在家都说普通话。”
柏寒轻轻转动著手中的青瓷茶杯,语气平静地转移了话题:“阿党是山西人吧?我听说那边的老陈醋很出名。”
党毅飞眼睛一亮:“你连这个都知道?太原棋院门口就有一家百年醋坊,每次训练完都能闻到酸香味。”
“真的吗?听你说起这个,我都要流口水了。”
“哈哈!等我下次来日本或者你回中国,我送你几瓶东湖陈醋。”
党毅飞拍了拍柏寒的肩膀:“那可是几百年老店出品的最正宗山西老陈醋。”
“那我可等著咯,先谢谢阿党。”
柏寒没有冷落旁边的羋昱廷。
“小羋是江苏人吧?”
羋昱廷一愣:“对,我是徐州人。”
“我在台北的时候吃过蜜三刀,味道很好。不过正不正宗就不知道了。”
“肯定不正宗啊!现炸之后凉下来的才最好吃。外酥里嫩,又甜又糯,一口咬下去,还能流汁儿...”
手舞足蹈的羋昱廷被自己说的口齿生津,端起矮几上的青瓷盏喝了一大口,隨即皱紧眉头。
“这,这是梅子汁啊...”
党毅飞挑眉:“不然呢?难道给你倒烧酒?”
柏寒嘴角微扬,察觉到党毅飞落在自己左臂丧章上的视线,他轻声解释:“还在秀行先生的丧期內。“
党毅飞悬在半空的茶盏缓缓放回桌面:“18號那天,棋院办了追思会...我和小羋都去了。“
“抱歉...“羋昱廷喃喃道。
柏寒摇摇头,一手搭上党毅飞的肩,朝羋昱廷那边倾了倾身子。
“没事的。要是秀行先生能看到今天这场面,一定会很欣慰。“
阿党沉默頷首,小羋眼底也重新泛起光彩。
三个少年的低语渐渐融进温暖的灯光里。
六点整,隨著一声清脆的铜磬鸣响,整个料亭顿时安静下来。
月光透过纸窗,映照在缓步走向主厅中央致辞台的大竹英雄。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棋手朋友们:”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料亭里缓缓盪开。
韩国棋手们胸前的白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素净,中国代表团佩戴的素色徽章也泛著內敛的光泽。
“清风徐来,新绿满庭。我谨代表日本棋院,向远道而来的棋界同仁与青年才俊,致以最诚挚的欢迎。诸君衣襟间还带著梅雨的清润,而棋盘上即將绽放的,是比盛夏骄阳更炽热的智慧之光。”
大竹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
“可惜,今夜的盛景藤泽秀行老师看不到了...”
隨著铜磬被轻轻敲响,前台大屏幕上映出秀行先生遗像,那位总是开怀大笑的棋士如今在相框里永恆地微笑著。
全场棋手如同听到无声的指令般齐齐起立,或右手按在左胸口,或双目紧闭,或深深地垂下头。
三国棋士用各自的方式,同样的心情追思这位棋坛大家,围棋前辈。
“四十年前,正是秀行老师带领著『秀行军团』,率先推开了中日围棋交流的大门...”
三十秒的默哀过后,大竹英雄再次开口。
“围棋,是我们共有的精神故园。此刻,在座的少年棋手们,正用你们的锋芒书写著新的棋谱年鑑。”
少年们抬起了头,注视著台前的围棋前辈。
“胜固欣然,但望各位勿忘“流水不爭先“的深意。棋盘上黑白交织的,既是胜负的艺术,更是三国棋人共有的和谐之道。”
“由衷感谢王汝南院长、金寅名誉理事长的大力支持。您们的白髮与在座少年们的黑髮相映,恰是围棋精神最动人的传承图卷。”
大竹英雄握著心爱的摺扇:“也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围棋人致意。三国棋坛的竞合,始终如这初夏的季风,既携激盪,亦育新生。”
“千年前,遣唐使將围棋从长安带回奈良时,那风声曾见证过同样的智慧碰撞。愿诸位以棋为舟,共渡这纹枰上的星河。”
隨著铜磬再次轻鸣,抽籤箱被两位穿著藏青套装的棋院女职员抬上前台中央。
“第一轮,“主持人的声音在麦克风里微微发颤,“韩国对阵日本。”
韩国席位上传来轻微的骚动和隱隱的低笑声。
柏寒眼角瞄向自家主將,发现井山裕太绷直了背脊,镜片后的眼神中流露出浓浓的战意。
党毅飞轻轻拍了拍柏寒的肩膀,少年转头迎上羋昱廷带著鼓励的目光。